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收视造假的根源是利益而非标准

2014-05-23 08:53:06 刘昌海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收视率已经从行业内部的专业术语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公众非常熟悉的热词,“唯收视率”、收视率造假等现象,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实施,让与收视率有关的各项工作进入更加有据可依的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收视率及电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更多具体、有效的管理方能真正解决。(5月22日《人民日报》)

由于收视统计标准不统一,国内曾经出现过同一时段“三个收视第一”的现象:2014年2月21日的《中国好歌曲》全国网第一,《我是歌手2》是48城收视第一,《最强大脑》则是48城收视份额第一。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收视率“造假”的现象更是久遭诟病。

收视率造假的根源是利益而不是标准,正像食品企业造假是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一样。一个显然的逻辑是,收视率的高低和广告费的高低直接对应。一档名牌的综艺栏目,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其冠名费和广告费往往数以亿计,而判断的金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收视率。

正因如此,电视台和电视剧的制作方为了提高收益,都不约而同把眼睛盯在了收视率上面,想方设法提高排名。于是,收买和行贿样本户、窃听和截留数据甚至直接篡改数据,各种造假手段都开始上场。

但显然,电视台和电视节目的运营存在着固有的商业属性,我们不可能剥离收视率与商业利益之间的联系。对于收视率的乱象,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规范和监督,使其客观真实地反映收视情况,体现其真实的商业价值。

在这方面,香港的做法就值得借鉴。香港的广告商、电视台、特区政府三方独立,互不干涉却又互相监督。如果数据出现异常,三方都会发现,政府会作为监管单位插手此事,广告商协会也会及时通知下属会员,警惕该时段的收视数据。

出台收视率“国标”当然是好事,但有了标准之后,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要想让收视率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建立起多方制约的监督机制,才能杜绝收视率造假,让观众和社会看个明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