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随一个朋友到外地的小城镇做一个有关小城镇发展的调查,感受颇深。 这次朋友选择的调查样本是西部一个省份的小城镇。该镇距离当地市区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且有公交车连接,费用也只需要2.5元。当地政府正将之列为重点打造的卫星城。 按照城市的要素分析,这样的小城镇按说是比较典型的。硕大的电梯房广告海报随处可见,除了直达市区的公交车,铁路、高速公路、国道都穿过城区;工厂、超市也有数家。下午六点刚过,就有一群大妈在街尾的空旷地带,打开音箱,开始了“广场舞”。至少从外表看,它确实与一般城市并无二致。但于种种繁华的景象之下,却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目力所及,街边开店、摆摊的,带着孩子乘凉的,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大妈。以至于,调查想要选取几个三十岁以下的样本,纵有熟人帮忙联系,都很难凑齐。在第一个下午,我们最终只找到三个合适的年轻样本完成了问卷,且都为女性。 为了完成调查,第二天朋友又通过一个在外工作的本地同学,联系上其一个在医院的亲戚。我们到达的当日,医院正在开展为当地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检查的会诊活动,对比之下,穿梭其中的年轻护士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在问卷中,这些刚毕业的护士几乎无一例外表达了“逃向大城市”的意向。 这个在外人看来可能各种硬件设施比较齐全的小城镇,在当地人眼中,其实与农村并没有两样,激发不了太多的留恋价值。这种判断在当地居民所填写的“问卷”中得到证明,在选择如果有打算搬到城市的话,会向往哪种类型的城市,在有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小城镇的选项中,几乎没有人选择地级市与小城镇,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省会城市,甚至一部分相对年轻的群体,选择的是一线城市。 问及原因,主要是指小城镇工作机会不多,工资低。而外人对于小城镇相较于大城市“环境更好”的想象,在这里似乎也是一种偏见。一位快五十岁的阿姨,在填写小城镇的好处时,我们原以为她会选择小城镇环境好,没想到阿姨发出这样意味深长的感叹:其实环境并不好。这一问卷中较为普遍的“民意”,与我们的亲眼所见并不矛盾:城镇周边的道路虽然早已硬化,但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大型渣土车,正在施工的工地,加上污水横流的过城小河,显然使它远离我们对于闲适、清静的小城镇想象。 第二天,恰逢当地赶集,稀疏的人群中,同样很少见年轻人的身影。一家啤酒厂商在超市门口的促销活动倒是引起了一群大爷大妈的驻足观看,台上放着分贝颇高的动感音乐,促销员跳着不怎么熟练的舞蹈,对这些小镇居民而言,算是难得的文化娱乐了吧。 如果长期生活于其中,你可能不会觉得这样的小城镇有什么异样。但是作为外来者,总给人一种错愕之感:当地房地产商主推的电梯房广告在街头显得格外醒目,不亚于城市的公交车穿梭而过,但就是看不到年轻人。可以说,它并非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生态结构。以往我们谈论乡村的空心化时,总会感叹“留不住年轻人,乡村没有希望”,而更现实的情况是,小城镇的发展对于现今的年轻人来说,同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了乡村空心化的一种延续与蔓延。而我们这次到访的是一座距离市区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城市卫星城,情况尚且如此,其他远离城市辐射的小城镇,情况或许就更为突出。 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正值青年期的上升阶段,但缺少年轻人的小城镇,如何迎来自己的青春,总让人不免忧虑。 |
相关阅读:
- [ 05-28]城镇化发展要给后人留下回归路
- [ 04-23]警惕涉农腐败成新型城镇化陷阱
- [ 04-22]激发城镇化的乘数效应
- [ 03-26]城镇化率不是衡量房价涨衰的晴雨表
- [ 03-21]城镇化仍须警惕再走造城老路
- [ 03-20]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在“以人为本”
- [ 03-20]新增1亿人落户,城镇该如何应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