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只因客户未保价,远低于货物本身价值的低价赔偿,成了快递行业脱责的“挡箭牌”和“必杀技”。快递公司却振振有辞,他们一是搬出了《邮政法》的规定,即未保价的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二是提出了快递合同中已约定了未保价物品丢失后的最高限额赔偿。但是客户却很受伤。 可事实上,快递公司的如是说辞,其实是对法律的曲解和误导,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按邮政法47条规定,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三倍限额赔偿”的主体只针对邮政企业,即仅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为其提供邮政服务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赔偿范围也只针对邮政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快递公司及其邮件寄递业务根本未列其中。 同时,邮政法45条第2款、第59条规定,快递公司快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即应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的规定。因而,快递公司搬出邮政法上的法定“限额赔偿”的说法来推脱责任,不过是唬人而已。 再说了,在实际操作中,快递公司以格式合同的形式擅自规定“最高赔偿限额”,或按运费倍数赔偿,或按货物重量适度赔偿等的格式条款的拟列,实则是在免除其照价赔偿的民事法定义务,违反民法公平的原则,涉嫌无效。如果快递公司未按合同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在快递运单上以醒目的方式列出条规,并予以特别说明,尽到明确告知说明的义务,那这样的约定,更是无效的“霸王条款”。 此外,邮政法只规定平常邮件遭遇损失,邮政企业可予免责,但并未规定玻璃、液体、水果等的破损不予理赔。快递公司如以易碎、易湿等理由规避赔偿,属商家拟定的格式条款。消费者若有异议,法律上也应作不利于制定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简单说来,法律将据此支持消费者获得赔偿。 可见,法律并不支持快递业限额低价赔偿的这种明显不公的“行业惯例”。乱象之所以在实践中屡有发生,而快递公司却几乎“全身而退”,这与专门规范快递行业的邮政法,没有明确规定相关责任有着直接的关系。消费者屡屡自认倒霉,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此类纠纷与责任没有清晰明确的法律概念与定位,并影响到执法监管的有力进行,更让一些快递公司在模糊的法律地带“如鱼得水”。这不但为心怀不轨的快递企业降低了违法成本,削减了责任意识,更为法律知识匮乏的消费者,留下了被忽悠的余地。 |
相关阅读:
- [ 05-23]“毒快递”拷问行业安全管理
- [ 05-22]“快递下乡”为农村网购提速
- [ 05-08]高铁快递遇冷并非坏事
- [ 04-03]“人人快递”为什么被叫停
- [ 04-01]快递包装回收谁都不能缺席
- [ 04-01]“人人快递”理应叫停
- [ 04-01]对“人人快递”宜引导不宜简单封杀
- [ 04-01]叫停“人人快递”扼杀新事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