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4岁的大学生莫向松身患白血病,为了筹得骨髓移植的费用,小莫带领十几名同学在成都新希望大厦前下跪,想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元。一跪之下,舆论哗然。 同情者说,为了治病不惜下跪,小伙子一定是走投无路了;质疑者说,人家企业家又不欠你,这不是逼人家拿钱吗? 24岁,本该蓬勃绽放的年纪,生命却面临中断的风险,求生的本能下,不顾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悯;然而,求生的欲望并不是肆意而为的理由,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进行强迫式慈善,并不合适。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正义和爱心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慈善的基础是自愿,强迫式慈善的本质是一种掠夺,是对公民合法财产的自由支配权和拥有权的一种侵害。而像莫同学这种点名式慈善,也会给求助对象施加无形压力。捐吧,以后有困难的都照方抓药,怎么办?这不是企业的义务;不捐吧,人家都得绝症了,都给你跪下了,舆论压力、道德压力全部袭来,“冷血企业家”的帽子弄不好就得扣头上。 慈善的光辉在自觉,是施予者发自道德内省的一种高尚行为。施予发生时,困难者得到救助,施予者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如果是在强迫的情境下进行,捐献者既无内省,也无主动的发心,净化难以实现,高尚也无从谈起。这样的事多了,对慈善热情是很大的伤害,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阻碍。 近年来,有大妈捧着募捐箱,往公共场所一站,拦着谁谁就得掏钱,不掏钱一顿数落。尽管目的是为了支援灾区,但方式遭到慈善界人士的诟病,原因也在于此。 再看莫向松的行为,先是脱光“晒”死癌细胞,后是下跪要钱,除了求生的渴望外,似乎还可以看出一种倾向:通过“行为艺术”,引发公共关注,实现有钱救命。如果这样,也是一种提醒:正常的救济路径,是否畅通给力?年轻的生命,能否更有理性、更有尊严地得到帮助,而不必乞灵于公共轰动? |
相关阅读:
- [ 07-03]请宽容“落水者”的那一点点偏激
- [ 05-16]下跪保校与武训兴学
- [ 05-16]教师“不耻下跪”,学生该咋办?
- [ 04-28]“跪求治污”拷问电视问政的诚意
- [ 04-28]这一跪,分量有多重
- [ 04-28]市民下跪,跪的是什么?
- [ 04-28]“跪求治污”下的环保局也有无奈
- [ 04-28]公民给公仆下跪,为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