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风行多年的“谢师宴”“升学宴”,2014年毕业季在多地面临了“红灯”。安徽铜陵、广东江门、山东滕州等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发布一纸“禁令”,禁止教师和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升学宴”。(7月9日新华网) 什么事都有个“度”,过“度”了,就会异化了,走向了反面,正如公款招待,过了“度”,就异化为腐败性质的公款吃喝,当在反四风之列。事实上,如今的一些“谢师宴”“升学宴”确实过“度”了、变味了,异化为请客送礼、敛财收礼、拉关系等的不正之风,且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商家或部分人敛财的途径,助长了攀比之风,异化了师生关系,成了一些学生家里的经济负担。“别人都请,你想不参与很难。通常升学红包少则500元,多则上千元。”从这个角度看,对“谢师宴”“升学宴”发布禁令,确有必要,也算是矫枉过正吧! 然而,中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金榜题名之际,绝大多数学子及其家长都会感念恩师的栽培,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感谢也在情理,否则,倒有可能被人骂“没长良心”“良心被狗吃了”……因而,“谢师”还是应当有的,不宜把所有的“谢师”形式包括“谢师宴”都简单地一棍子打死,都与不正之风画等号。有关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发布的“禁令”应当具体分析,作出操作性强的细则规定,如,正当的“谢师宴”与具有不正之风性质的“谢师宴”有何区别?“度”在哪里?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既表达了“谢师”情结,又抵制了不正之风。千万别在反不正之风的同时,把尊师重道的传统扔了。 其实,表达“谢师”情结,除了请吃饭,还有许多选项。如,摄影摄像留念等时尚的文化形式,体育锻炼,等等。总之,我们在反对不正之风的同时,还应大力弘扬并完善“谢师文化”,这既符合也是主流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 |
相关阅读:
- [ 06-09]谢师宴,请勿以师之名义玩奢侈
- [ 07-02]“谢师宴”是一道难解的社会试题
- [ 06-26]是否接受“谢师宴”决定权在教师
- [ 06-17]别让“被自愿”的谢师宴教坏孩子
- [ 06-19]"谢师宴"水涨船高 "师生情"就是一桌饭?
- [ 05-17]散伙饭、谢师宴与颓废的毕业文化
- [ 05-16]遏制毕业请客潮,从不赴谢师宴做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