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结构板结化是民企投资新梗阻

2014-07-10 08:30:33 周俊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国务院向社会资本推出80个示范项目到近期多地为经济“稳增长”而向民资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空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有媒体统计,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多地向民资开放的项目规模就有万亿元。但是,尽管各地政府对吸引民资抱有很大热情,但民企的呼应却并未如预料那般热烈,很多民企对是否进入新一轮投资还在犹豫、观望中。

曾几何时,民营企业受制于政策面上的限制,很多市场基础好、盈利性高的领域不能进入,或者即使进入了也遭遇到“玻璃门”“弹簧门”甚至“旋转门”的不公平待遇。而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却在这个过程中长驱直入,即使是在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增速减退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陷入困境,但国有企业的经营从总体上说仍然风生水起,其利润水平也一直是国内各种市场主体当中最高的。

时至今日,当民营企业的准入空间获得拓展,国家甚至为民资的发展壮大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民营企业面对已经做大做强的国有企业,却仍然难以在市场上伸展拳脚。民企由于资金实力薄弱,对于政府开出的动辄几个亿的投资项目根本“啃不动”,而更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民企面对已经做大做强、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国有企业,对于与其展开市场竞争缺少自信和胆略。

中国长期推行的依靠投资扩张为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对各种市场主体形成了深刻影响。由于政府对很多投资领域设置了准入制度,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当仁不让地只能由国有资本经营,而一些竞争性很强的领域虽然已经放开,但由于政府掌握了行政审批权力,民企的进入事实上会受到歧视性限制。这种格局的长期存在,已经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板结,国有企业完成了在几乎所有投资领域的“排兵布阵”,在一些重要领域甚至形成了垄断地位。

在这种板结化的经济结构之中,民企已经难以有效地与国企在同一平台上展开竞争。今天,当政府为了“稳增长”的需要而频频向民营企业摇动橄榄枝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地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没有通过这种改革为民营企业腾出的市场空间,要让民企能够在这一轮“稳增长”中有较大作为,显然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曾经面临各种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那种思想认识上的偏见如今基本上已没有市场,为了经济增长的需要,政府甚至已将民营企业作为“座上宾”,希望它们能够挑起大梁,行政审批事项的大量取消和下放也为民企进入一些市场领域扫清了旧有的制度性梗阻。但是,经济结构的板结化,已经成为民企投资的新的梗阻,使民企面对政府伸出的橄榄枝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值得忧虑的现实是,中国民营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正在退化,在政府权力曾经对经济运行拥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的时候,民营企业甚至也养成了唯政府官员马首是瞻的习性,最近揭露出的一些腐败官员,他们的“鞍前马后”总是会有一些民营企业老板活跃的身影,这是扭曲的市场结构之下出现的扭曲的现实。

政府希望民企在“稳增长”中发挥作用,但民企的趑趄不前使政府不得不仍然把重心转移到国有企业身上,有报道称,那些开出了诸多投资项目的省份,其经济官员最近频频出入北京,当然,在中央政府不断放权的背景下,他们进京已经不是为了“跑部钱进”,而是与财大气粗的央企沟通联络,希望他们能够把地方上的投资项目承接起来,以此来保证地方“稳增长”目标的实现。而央企作为市场主体,对有地方政府权力作保障的这些投资项目自然是有求必应。

基于这样的现实,已经有人乐观地预计,今年GDP增幅7.5%的目标能够实现,这就是说,“稳增长”的目标不会落空。但是,当国有企业继续在诸多投资领域“唱独角戏”的时候,中国经济结构无疑将进一步板结,民营企业将进一步边缘化,那么,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便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履将更为艰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