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金砖国家第六届峰会 新兴大国合作的新阶段

2014-07-14 07:34:24 卜永光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15日,在巴西世界杯落幕的第二天,第六届金砖国家峰会将在巴西城市福塔莱萨拉开帷幕。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五个新兴大国元首,将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主题举行会晤,而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则成为峰会拟磋商的最为引人注目的议题。

此次会议是金砖国家首次在一个成员国内第二次举行峰会。在过去五年中,金砖国家完成了从四国到五国的扩展,实现了峰会合作的制度化,并在目前的所有成员国中各举办了一次峰会。当未来的人们站在远处回顾金砖国家合作历程时会看到,成员国间“第一轮”五次峰会,更多是为了缓解眼前危机,在“过河”中找寻合作模式的探索过程。如果说2013年南非德班峰会标志着金砖集团完成了“而立”的任务,2014年的福塔莱萨峰会开启的“第二轮”峰会进程,则标志着该集团开始进入了合作目标更为明确、制度化水平更高的“不惑”阶段。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两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则是金砖国家进入新阶段的具体标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标志着以“八国集团”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主要架构的传统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在此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和“金砖集团”等新的治理框架应运而生,而如何在新老制度框架中反映新兴经济体崛起带来的世界权力结构变化,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的重要议程。

不过,迄今为止,传统国际经济治理的核心架构仍没有出现根本变动。在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是通过改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新兴国家决策权重来实现变革的。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过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改革,发达国家成员已经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了大约10%决策权,而金砖五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在过去五年中也有了较大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7%左右。但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掌控两大国际金融组织的局面并未发生本质改变:欧美仍是两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最大股东,而由美国人担任世界银行行长、欧洲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的传统,也仍在延续。这表明,欧美作为西方世界两大组成部分构建的“合作霸权”,仍是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

传统国际经济治理核心架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之一,还在于新兴经济体仍未建立“自己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两大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改变这种局面,另一方面对金砖国家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西方的“制度霸权”难以打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且常伴随一些西方大国设定的政治条件,由此,它们并不能为新兴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能够利用集体财力资助成员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合作形式,无疑有益于成员国共同实现“包容性增长”;而成立应急储备基金则构筑了一种金融危机预防和应对机制,对于防止金融灾难阻断成员国经济发展、实现增长的“可持续性”,显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解决方案”。

当然,两大经济合作项目的实施,并不意味着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另起炉灶”,或有意同西方大国分庭抗礼。金砖国家均是“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它们是以积极参与者和温和改革者,而不是对立者和挑战者的姿态,来参与当前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改革的。在此背景下,新成立的两种经济合作组织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言,不是挑战,而是有益的补充。

尽管金砖国家都面临各种各样国内外问题的困扰,但它们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过去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金砖峰会开创了大国跨洲合作的制度形式,而此次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将要构建的经济合作新制度,则标志着其合作新阶段的到来。

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是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两大传统形式,而二者大体上都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制度霸权的掌舵下进行的。金砖国家在新制度中即将展开的金融合作,不挑战西方霸权却又独立于既有体制,有益于推动传统的“国际经济治理”向真正的“全球经济治理”转型,也将有助于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卜永光(浙江 学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