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李然(化名)原本今年从贵州贸易经济学校毕业,但却被校方告知因有一年德育考核不合格,毕业证要延迟半年发放。这让正在找工作的他陷入困局。据悉,该校有近百名学生,也因此被延期毕业,对此,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此举过于严苛,校方称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7月16日《贵阳晚报》) 这个新闻很有看点。长期来,我们的教育有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为了应试教育,几乎都只注意在升学必考科目上下功夫,结果造成我们的学生德育严重营养不良的现象。现在贵州贸易经济学校别出心裁地实行德育“挂科”延迟毕业的措施,确实能起到倒逼学生德育冲关的作用。 德育考评机制其实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发展阶段。过去,我们提倡用人要“又红又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陷入了考核选拔人才过度偏向政治思想的倾向。比如,曾经的“阶级成分论”,推荐上大学主要看一个人的出身,看他的手上是否不满了老茧等等,这种极端化倾向,无疑不可取。 后来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也提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具体的操作是体现在各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在各科教学中,融入到学校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中。但实际的行动,却是有点“真空化”,提起来重要实践起来很轻。一来,围绕中高考指挥棒的功利教育使然;二来,没有统一具体明确的评估细则标准;三来,德育多表现在书面笔试成绩,少参照学生言行表现成绩。 最好的教育当然是德智体诸育全面发展,即达到素质教育的人才标准。有教育专家说过:有才有德是“精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可见,一个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重要。 从该校的实际德育考核情形来看,学校在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活中坚持考核品德成绩的作法是很好的。考评中涉及的项目很多,比如迟到早退、做早操、宿舍卫生等,如果没做到都会被扣分。这就把学生的德育考评细化到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上去了,避免了一些德育成绩摸脑壳“假大空”的弊端。 但从该校对待德育“挂科”学生的过关措施来看,似乎又有不少缺憾。学校只是一句“延迟”半年或两年发毕业证,只有时间上的通过而没有如何才算通过的具体补考措施。这就等于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分裂断层起来,没有很好地为离校学生“扶上一程”。而且没有毕业证等于是间接取消了学生找工作的资格,譬如,有学生专业技能成绩很优秀,而品德成绩未过关,那他们就不该找工作吗?如果在学生的后续品德“加分”能与顺利找工作上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那就更尽善尽美了。 |
相关阅读:
- [ 05-29]“德育体育进高考”真的可行吗?
- [ 05-16]德育不好就会出“次品”
- [ 04-30]校长“亲”猪的教育“含金量”在哪?
- [ 02-07]萌娃的“生了扔河里”不能当玩笑
- [ 12-26]家长犯错 孩子受罚?
- [ 11-08]德育从教学生做好公民开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