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及大型国企中出现“牛皮癣”现象,主要缘于对审计结果重视不够和运用不足。有关部门不仅要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问题,还要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审计署、国资委等七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重点审计对象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对国企非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等领导也要进行审计。(相关报道见A5版) 审计机关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廉政建设等重大职责,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当和损失浪费以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廉洁从政相关要求等。经济责任审计是为权力打造的重要制度笼子之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将大大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细则》出台标志着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各级次、各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全面展开。今年2月审计署表示,今年将组织实施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央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细则》的实施表明,在对省部级领导及央企高层经济责任审计常态化、制度化之后,对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一般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将全面展开,审计机关正在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审计机关不是专门查处腐败案件的部门,但在对各级各类官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关具有其他监督部门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官员贪腐等不法活动通常会在财务报表、会计科目等方面留下蛛丝马迹,审计人员在会计财务方面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从制度上反腐,从源头上打击腐败。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领导干部22万多人次,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有258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审计机关近年取得的成绩不小,但与审计相关的问题也很突出。在7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用“牛皮癣”比喻审计查出的问题。对一些部委和央企的审计结果显示,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以央企为例,自2010年审计署首次单独公告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以来,每年抽查的央企几乎不重复,几年来累计公布了50余家央企审计结果。央企审出的问题年年相似,主要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投资项目存在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规,滥发福利、招投标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由于缺乏制度层面的长效机制,许多审计出的问题,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一犯再犯。审计署每到年中就会密集发布审计公告,其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大型国企等,以往媒体用“审计风暴”形容其声势,然而,屡审屡犯让“风暴”变成“牛皮癣”。这种现象不仅令审计机关尴尬,更令政府公信力蒙尘。 政府部门及大型国企中出现“牛皮癣”现象,主要缘于对审计结果重视不够和运用不足。有关部门不仅要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问题,还要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此次《细则》发布后,主要领导干部逐轮审计制度将全面建立,以往发生过的“牛皮癣”现象,在针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中须避免再次出现。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和完善与经济责任审计配套的相关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
相关阅读:
- [ 07-29]审计常态化促领导干部守规矩
- [ 07-23]“治超费用一半养人”审计之后更要有问责
- [ 07-15]离任审计“生态账”值得推广
- [ 07-03]审计出问题,有些回应怎像是“反驳”
- [ 06-27]审计监督发力“倒逼”制度完善
- [ 06-27]审计风暴为何渐生“审美疲劳”
- [ 06-26]屡犯屡审,审计不能陷入“拉锯战”
- [ 06-26]民众已不满足于审计点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