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又一次被推到了天灾的考验面前,亿万人民的心近几天都被云南昭通的地震灾情牵动着。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月5日14时30分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当地及周边县区108.84万人受灾,410人死亡,12人失踪,2373人受伤。 灾情重大,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但是我们有应对大灾难的经验,有众志成城的精神。无论是对度过眼前的灾难,还是对未来的家园重建,我们都抱有坚定的信心。 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并率工作组亲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可以说,党中央对灾情的关注、对灾区的关心、对灾民的关怀,当此重大关头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指挥若定,就是我们战胜灾难的主心骨,是所有受灾及参与救援人员的信心之源。 信心来自于中央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迅速反应、紧急驰援和全力以赴。截至5日1时,来自成都军区、北京军区、空军、二炮和武警部队的近万名官兵已全部到达3个重灾县13个重灾乡镇;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要求,迅速排查地震灾区环境风险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云南灾区喝上干净水;为支持云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中央各部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云南省迅速响应,多支抢险救援队紧急驰援,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全力展开。这些迅速集聚的救援力量,对于灾难中的昭通人民来说,不仅仅是温暖和慰藉,更是信心和希望。 信心来自于我们应对大灾大难的经验。“多难兴邦”,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的玉树地震,再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几年来,我们屡次遭受地震灾害带来的伤痛,但是同时在抗震救灾、战胜困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机制。这让我们面对这次昭通地震,救援工作既快速有力,又科学有序,更加有条不紊。比如救灾、救援同步推进,在各方救援力量强调“抓住灾后黄金救援时间”争分夺秒救人的同时,云南省健教所、心理卫生中心等人员已经开展前期心理救援工作。有关方面针对志愿救援力量急切进入灾区的愿望,及时公告,鉴于目前灾区尚处于紧急救援阶段,且交通、通信、住宿条件不便,加之余震不断,建议非专业救援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现阶段不要自行前往灾区。可以说,当前救援工作的忙而不乱、急而不慌就是一种无言的正能量,让灾区人民平添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力量。 信心来自于我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近几天来,没有什么事更能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没有什么情更能胜过全国人民对灾区灾情的关切、对灾区人民的关心。除了直接在灾情一线投入救援的人们,身处后方的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们也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灾区给以支援。大难当前,众志成城,可贵的民族亲情就在此时彰显,深沉的人间大爱就在此刻凝聚。昭通人民,灾难面前,你们并不孤单。 距离灾害发生至今已近三天时间,目前救援工作仍面临灾区公路损毁严重、余震不断、暴雨不停多重困难。但是人在,信心在,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既往应对大灾大难的磨炼,有坚韧不屈、顽强自救的精神意志,有众志成城、风雨同舟的民族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
相关阅读:
- [ 08-06]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应当快马加鞭
- [ 08-06]“震视”农房
- [ 08-06]答好救灾考题的中国,将更加自信
- [ 08-06]公布收支明细为慈善权利撑腰
- [ 08-06]像关心救人一样关注灾民贫困
- [ 08-06]平和心态也是一种抗灾力量
- [ 08-06]“泥水洗手”镜照总理“一心为民”执政理念
- [ 08-06]在地震灾难中凝聚强大的民族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