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频发,却也逼得我们转型、进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成熟、坚韧,甚至从中生长出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 中午,平时话不多、更少议论国是的钟点工忽然跑来找我聊天:“不顺呀,我们国家怎么有这么多灾难,又是火灾,又是地震!”她叹着气絮絮地说着,替失去生命的灾区同胞和家人而心疼,也因天灾人祸对国家发展可能的影响而心急。 云南鲁甸,既不是她的家乡,也不是她会去的地方,更没有亲人朋友在那边。在这场地震发生之前,不仅是她,对于我们多数人,鲁甸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所在,从未听说,也不必在乎。 但是灾难,让整个中国的目光齐齐地聚焦在这里,让数以亿计的百姓人心被这里的每一次坍塌、掩埋、牺牲、救援所牵动。“浑水泡面”的新闻初出,真假莫辨,但它透露出的信息,让人平添担虑:到底,灾区百姓和救援人员能不能得到充足、安全的食物供给,让他们在大灾之后不致再受冻馁之苦?为营救灾民而牺牲的24岁武警战士谢樵的遗照,在网上一次次被打开、转发,虽然不能到现场,但在心底,恐怕已有无数人表达了感动与敬意。伤亡人数随着搜救展开而日日更新、持续上升,专业人士与媒体已在反思乡村民居的建设安全该如何加固和保障,一个集体哀悼仪式将在头七的日子里举行。更多的人们则点起蜡烛,为灾区百姓祈福;在网上献花致意,为救援工作加油。 关切,在意,忙而不乱,因为灾难已经发生,生活依然会继续。 我们很难不回想起6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那场巨灾的发生和最初救援,曾经让我们窥见了无数“问题”,也有了许多破天荒的第一次:及时公布遇难者人数、名单,让国旗为失去生命的普通国民而降半,直面校舍安全,建立灾难遗址博物馆,救援效率与志愿者管理问题……从那时起,经历了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再到如今的鲁甸地震,曾经的混乱、迟缓,渐变成有序、积极,曾经的敏感、艰难,如今变得自然而然,不言而喻。 斜贯中国西部的那条地质断裂带,似乎已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动不动就要发一回威,让人类感受一下生命的渺小、脆弱与不可预期。然而,灾难频发,却也逼得我们转型、进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成熟、坚韧,甚至从中生长出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 这个鲁甸地震遇难者的头七,让我们又一次在同一时刻低下头,为逝去的生命,送去最真切的痛悼与哀念。然后,反思并行动,看我们该怎样防范灾祸、减少伤害,从迁出不安全、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带到加固简陋乡屋,从切实做好逃生、救灾演练到更好利用先进科技成果。裨补缺失,消除隐患,不因灾难发生于偏远而轻忽,也不因被埋葬者是乡野小民而怠慢。 灾难教会我们懂得,生命不能独在而要相互依存,生命需要平等对待与尊重。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都要落足在一个个个人的健康、平安、幸福上。 本报特约评论员 姜泓冰 |
相关阅读:
- [ 08-11]哀悼同胞,永葆自我生长的力量
- [ 08-11]凝聚战胜灾难的无尽力量
- [ 08-11]官员“送水拍照”也是一种灾害
- [ 08-11]鲁甸头七:行动才是真正的纪念
- [ 08-08]呵护善念 不能全靠“市民多留心”
- [ 08-08]把防范地震次生灾害摆在更重要位置
- [ 08-08]鲁甸地震再次倒逼农村自建房监管
- [ 08-08]就算是“浑水煮面”又何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