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前日,在中共中央纪念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讲话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这条由邓小平开创,之后一直坚持和发展的道路,用邓小平的话说是“走自己的路”,现在人们习惯于称之为“中国道路”。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磗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道路是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路。邓小平通过“三步走”战略设计,提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间依然对应于21世纪中叶。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还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是一条追求人民利益的路。从“先富”与“共富”的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也是中国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道路是一条顺应世界和时代潮流的路。邓小平正确判断世界和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亲手推开中国开放的大门,让整个国家的重心为之转移。我们今天称之为正常化,因为我们终于理解,理性之于思考、富裕之于生活、市场之于经济、活力之于社会,是多么重要,有多么需要被尊重和珍惜。这是一条现代化的坦荡正道。 这是一条从实践出发又被实践证明了的路。初级阶段理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本质论,作为发展手段的市场论,是实事求是思考的结果。中国30多年的发展变化,可说是这个方向选择正确性的背书。 道路坚定需要成熟的制度支撑。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说:“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完善制度只有靠改革。今天,中国既面临发展中的难题,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仍是振聋发聩的警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没有回头路。 今天,纪念邓小平,不是教条化邓小平,而是学习他的风范,并运用于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实事求是的思想特点,开拓创新的历史担当,战略思维的高瞻远瞩,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是对邓小平一生风范的总结,更是当下和后来者应予共勉的品质。 今天,纪念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我们感到手握“历史接力棒”的责任,感到时不我待的紧迫,因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将是一个“历史性胜利”。当这个“历史性胜利”到来的时候,我们依然会用“小平您好”表达对一位伟人的致意。那时,我们会为今天的勇毅笃行而骄傲,对国家的前途更加充满自信。 |
相关阅读:
- [ 08-21]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
- [ 08-18]《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题材剧指明方向
- [ 08-18]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 [ 08-14]质感“邓小平”源于敬重真实
- [ 08-11]《邓小平》剧还原华国锋等值得称道
- [ 08-11]红卫兵婚纱照风波映照的家史国史
- [ 08-11]《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显性与隐性信号
- [ 08-11]纪念邓小平:前行的决断与智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