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最新数据显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9月27日《新京报》) 事实上,中央多年来在遏阻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等官员腐败行为上力度是从未有过松懈,但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说,目前排查出来的党正干部在企业兼职队伍的数据是惊人的,那么,公职人员经商,则已成为官员腐败的重灾区。 这种腐败有别于公权力的滥用,有别与官员权力的“套现”,这是一种官员“隐形腐败”,戴着合情合理的貌似“合法”的外衣,却干着“干部有利可图 企业借权生财”的勾当。 目前各级政府大面积出现的公司关键岗位负责人是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平均不到3家上市公司就有1人次的官员独董的现象,实质上就是官员利用职权管辖范围和相关业务工作进行官商勾结,谋私利的典型现象。 而党政干部的这种权力影响和人脉关系,或者说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背后,又有多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消退,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又会因此而遭到怎样的破坏? 这种“隐形腐败”如得不到及时遏阻,更会破坏对官员监督、制约的体系。很多在职官员为了达到与企业利益的共守同盟,会利用在职时手中权力的便利,与企业达成某种交易默契,而这种默契一但达到利益共体时,就会在官员离职、退休后“变现”,而这种利益体的形成往往靠官员在职时权力的眷顾和关照来完成。 早10年前,、中央就对在职、辞职、离退官员经商出台过相关规定,而2013年中组部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但执行上似乎总不理想,越演越烈的官员经商现象已经不再是靠几个制度和法规能够遏制的,而需要从上至下用重拳、使重典的时刻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要从根本上遏制官商勾结,杜绝官场存在的“隐形腐败”,对于触犯中央条例,违反相关法规的官员,无论是离职还是退休,一律不能仅仅排查、清退了事,而应该坚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打击,追查非法收入一律上纲上线,要加大这部分官员的违法成本,从而让官商互搭的“隐形腐败”没有滋生的土壤,让他们得不偿失、望而怯步。 |
相关阅读:
- [ 11-01]清理红顶商人 阻断仕场经济
- [ 10-12]百富榜之外的权贵
- [ 07-12]让李某的律师做无罪辩护天塌不下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