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10月12日 新华网) 不得不说,干部“走读”看似小事,但任由“走读之风”泛滥,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比如,干部忙于“走读”,接触“地气”就少了,会与群众产生隔阂;一些干部频繁用公车接送,滋生了“车轮腐败”和特权思想;有时遇到突发事件,却无法及时到现场处理,导致问题扩大。因此,干部“走读”给人以“不务正业”之感。 但实际上,对于“走读”现象,还需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理解基层干部的难处。基层干部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但却希望父母、子女能生活好一点,所以想在城里安家。因此,家住城里的干部,并非都有“走读之风”,只要他们能履行本职,为群众办好实事,就是合格的干部,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另一方面,群众抱怨干部“走读之风”,并非不让干部“回城”,而是不满那些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干部。“走读干部”的病根,不在于“走读”的形式,而在于缺少为民之心,脱离了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事实上,有些干部行动上虽然不“走读”,但“心”却在“走读”中,“打太极”、“踢皮球”、“懒洋洋”,反而更让群众痛恨。 故而,要找准干部思想上的“病根”,对症下药,才能遏制“走读之风”。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让干部的心沉下来。同时,对基层多些“关心”,也能让干部“收心”。一是可以通过改善基层的办公、居住环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让干部在下班时间自愿留在单位;二是可以加大对基层教育、医疗等条件的投入,解决干部父母、子女的“后顾之忧”,让干部留得住心;三是可以针对基层出台一些好的政策,让基层有干头、有奔头,干部就不会总想着“回城”了。 总之,只有让干部彻底“收心”,群众才能真正“放心”。 |
相关阅读:
- [ 10-14]查“走读干部”,更要改“客居心态”
- [ 10-14]“走读干部”的真问题在于往哪走
- [ 10-13]遏制干部“走读之风”需强化管理
- [ 10-13]6000多名“走读干部”是怎样炼成的?
- [ 09-01]“走读干部”不易退出官场?
- [ 06-09]“走读”干部引争议
- [ 10-30]了解基层不能靠“走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