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这是在近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为今后文艺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它对于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信念提高有着极大的引领作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伴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散文……都对时代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文艺工作者。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文艺工作者也沾染了不良习气,文艺工作中也出现了诸多迷乱浮躁现象,一切向钱看,一味迎合公众的媚俗化、庸俗化、低俗化盛行,忘记了文化艺术所应承载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由此产生的最大弊端,不仅使得文艺工作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很多人精神信念的混乱与迷失。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最终落点是要服务生活,脱离了这一点,文艺便失去了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艺术要生存下去,必须创造经济效益;但绝不能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失去底线,成为市场的奴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文艺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赢取市场青睐。 从“迎合”到“引领”,这看似不经意的转换,却让文艺工作看清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发展时期,在资本与市场都丰盈的大背景下,文化领域必将成为又一快速崛起的高地。而文化艺术不能仅靠金钱来堆砌,必须在既遵循艺术规律又注重创新、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中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工作一定要摒弃“迎合”,回归“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彰显文化的力量。 |
相关阅读:
- [ 10-17]文艺创作要有“灵气”更要“接地气”
- [ 10-16]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
- [ 10-15]为人民放歌文艺才有旺盛生命力
- [ 04-17]文艺创作“偷龙转凤”能走多远?
- [ 03-25]文艺大师只能“剑走偏锋”?
- [ 10-11]文艺创作不应去英雄化
- [ 09-13]《推拿》:走进盲人的情感世界
- [ 07-15]希望春晚成为文艺改革突破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