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分诊医疗关键要让医生“分流下沉”

2014-10-24 07:05:25 周之地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0月底开始,浙江省将分批启动分级诊疗试点,通过医保差别化支付、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转诊程序等手段,引导、推动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形成“小病到社区医院、大病到大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缓解“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矛盾。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看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让不同医疗机构各施所长,实现医疗专业化。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布局严重失衡,优势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患者看病也集中跑到大城市的大医院,致使“看病难”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看,解决“看病难”关键要保障、充实基层医院,将部分优势医疗资源从大医院分流到基层医院,夯实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把患者从大医院分流到基层医院,引导、推动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

与浙江的分级诊疗改革类似,北京市近日发布《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建立“金字塔”形分级医疗体系,大幅压缩大医院的普通门诊。“金字塔”形分级医疗体系分为三层,顶层由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等组成,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中层主要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治疗、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任务。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基层关键是要有好医生,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要围绕这个重点来确定,财政、医保、价格、人才等各项政策措施,也要围绕这个重点联合发力。

北京、浙江探索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在于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大幅度压缩大医院的普通门诊,让大批从事普通门诊的医务人员从大医院“下沉”到基层医院。只要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医院,只要人力资源有了充分保障,其他如设施、设备、药品等就更好办,患者有个感冒发烧,看个小病、普通病,就不必动辄跑到城里的大医院挂专家号,而只需到离家不远的社区医院、区县医院就能解决。

如何推动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无论是将大医院的普通门诊直接“划拨”到基层医院,还是大医院在基层建分院,将普通门诊从本部分流到分院,实质都是在公立医院的总盘子之内,医疗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分级整合和优化重组。这就意味着,政府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合理调配财政资金(适当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均衡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后,薪酬待遇、福利保障、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等都不受影响,以此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下沉”,使之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骨干力量。

做好这些工作,说难也难,毕竟涉及到医疗资源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到许多医务人员工作的变化。同时说不难也不难,因为主要是让部分医务人员从大医院分流到基层医院,或者从大医院本部分流到基层的分院,“金字塔”顶层减轻了负担和压力,医务人员“下沉”后利益当不会受损,基层医疗机构可望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患者“看病难”有所缓解。这是一个“一举多赢”的改革方向,值得寄予乐观期待。

周之地(北京编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