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APEC盛会给力中国梦

2014-11-08 17:50:26 国平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金秋时节,燕山脚下,长城怀抱、水天相接的雁西湖畔,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的国际盛会——APEC会议正拉起大幕。为期一周的APEC会议,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推向新高潮的同时,也给力中国梦,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APEC成立之初,正值冷战结束、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和北美自贸区方兴未艾之时,亚太国家审时度势地建立起了促进亚太国家经济开放、减少贸易壁垒的多边平台。APEC成立不久,中国便积极加入其中,其所倡导的开放多边的贸易理念也逐渐融入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在“APEC理念”的鼓舞和促进之下,中国更加与时俱进地改革国内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加大开放力度,披荆斩棘地成功加入秉承自由开放贸易理念的国际组织——WTO。以加入APEC为契机,中国经济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进入了堪称奇迹的高速增长阶段。今日中国的10大贸易伙伴中,8个都是APEC成员国,中国的GDP也从1992年的2.6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3年的56.9万亿人民币,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APEC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宏观层面的巨大发展,也给普通百姓的日常活带来了一系列崭新变化。APEC成立至今,亚太地区整体关税从16.9%降低到5.8%,以往难以见到或是被当做稀奇货的泰国大米、南洋水果、澳洲奶粉、南美葡萄酒,现在早已进入了百姓家门口的超市商店里。现在,人们甚至不必走出国门也不必求助海外代购,直接在网上轻轻点击,就能在短短几天内收到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商品。伴随着APEC成员间旅游签证的便捷化,出国旅游也逐渐成了普通民众假期休闲的寻常选择。

如果说13年前,APEC上海峰会是中国经济初露锋芒的闪亮登场,那么今天,APEC北京峰会则是中国发展换档升级的关键时刻。众所周知,亚太地区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缘经济板块,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这里凝聚了世界超过一半的经济总量和近一半的人口总量,更凝聚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爬坡过坎的希望。13年后的这一刻,亚太经济发展的接力棒已然交到了中国手中。目前,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中的引擎”的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开始逐步进入到换挡升级的“新常态”。而此次APEC会议则历史性地再度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契机。

正如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国梦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的。”中国富强发展的梦想也自然与亚太人民息息相关、命运相通。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得益于亚太经济健康开放的大环境,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依然离不开亚太经济大环境的不断优化。在此次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发挥中国力量,将亚太经济合作推向新的时期,中国毫不退缩、义不容辞。

此次会议将启动亚太自贸进程作为着力点之一加以推动,致力于有效改善亚太经贸合作机制层出不穷和区域一体化重叠化、碎片化的矛盾与风险。“互联互通”也成为会议热词被加以力推,会议即将发布的《APEC互联互通蓝图》不仅包括规制层面的“软联通”,还将推动“人际联通”,为亚太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东道主,中国还将自身发展的重要命题融入其中:不仅互联网经济、城镇化等前沿领域被囊括其中,跨国反腐合作也成为各成员国积极对话合作的新议题,而新一轮追逃追赃工作更有望借此实现新的突破。可以说,借助APEC的广阔平台,中国不仅积极承担起主办国责任,为会议谋篇布局,更为我所用地为自身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外来动力。

APEC会议不仅是一场关于亚太经济发展的盛会,还成就了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次“天时地利人和”。它不仅成为中美、中俄等多国重要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契机,更为中国妥善处理周边关系提供了难得平台。最近,中日新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就是积极例证之一。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国与APEC之间的20多年光辉岁月,不仅是中国与亚太,也是中国与世界发展相得益彰、互利共赢的经典范例。当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APEC再度重回到中国,这似乎让中国对亚太具有了某种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就是在APEC盛会的给力之下,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的姿态实现中国与亚太、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中国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