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有一些公益人对自己的工作待遇不太满意,认为社会对公益人的职业身份不够尊重。有公益圈人士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指出,“如果整个行业都是靠精神支持,如何能做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相关报道见1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去年,有一个叫马克的公益人遭遇突发疾病,公益圈组成“爱马克小组”帮他筹集善款百万元,帮助他渡过难关,获得了救治。前不久,有一个叫方勇的公益人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突发疾病身亡,公益圈也发起了募款活动,目前善款总额已数以十万计。 因为种种类似的事情发生,有人做出结论:“鲜有人关注到公益人的生存环境,所以这个群体非常脆弱,遇到问题,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的保障。”就马克、方勇两个公益人的案例,在我看来,公益人的生存环境没有那么不堪,社会已经给了公益人足够的关注与爱护——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普通人发起募捐,大都反响平平,但公益人一旦遇到危机,只要发起募捐大多一呼百应。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公益人的生存环境不需要改善,而是说放在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以平和、正面和乐观的态度来看这个问题。毕竟,公益应该以社会公平公正为第一追求,理想的公益运行是根据每个人的苦难程度来决定救助的顺序,继而推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首先,我们的社会福利目前并不完善,公益人往往需要更强烈的使命感、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坚持下来。对于大病,特别是特殊大病,国家福利还缺少系统性的支持,而这些恰恰是需要慈善公益组织对更多的普通人的救助,来推动国家对整个社会民众大病治疗的支持。 其次,从公益组织雇员待遇看,很多职业公益人薪水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有些公益组织领导人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很多倍,也并不鲜见。至于,10%行政管理费限额的问题,从公开的财务报告看,很多公益组织的行政管理费并未逼近10%,而是还有大量的支付空间。 第三,当慈善公益组织的雇员把自己称为一个公益人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首先是一个职业人。你和捐款人、和志愿者不一样,你比他们还多一份职业责任。你的职业责任、你的工作成效等这些东西,都和自己的待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发达国家,一个人去公益组织任职,大多都不是以金钱为目的,而是出于价值观认同。 鉴于当下社会福利的不完善,如果公益人认为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积累更多个人财富以便规划未来,或是维持家庭的生活,那么,他首先就不应该选择到公益组织工作;如果你选择了,那就应该快乐地服务于社会,而不是抱怨“生存难以为继”。毕竟,中国还有很多人比“公益人”更是“生存难以为继”,他们的生存状况的改善,更是需要公益人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 |
相关阅读:
- [ 12-23]用减税政策释放公益善意
- [ 12-23]“检方提起公益诉讼”不应昙花一现
- [ 12-23]遏制公益敛财乱象还需出台《慈善法》
- [ 12-22]检方提起公益诉讼应有“操作指南”
- [ 12-18]公益外包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
- [ 12-15]公益项目如何应对邻避效应
- [ 12-12]公益性不是盲目建机场的挡箭牌
- [ 12-09]彩票公益金使用不能混水摸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