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新闻评点 > 正文

“好意同乘”判罚须考虑社会效果

2014-12-23 16:45:56 樊树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广东省地方法院日前公布两起“好意同乘”摔伤事故。其中一起为“摩托车好意载客”摔伤事故,判决摩托车主阿苗承担153万元赔偿款。

“好意同乘”是指驾驶员(车主或运行人)出于好意,无偿地邀请或允许他人搭乘自己的车辆。这种行为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活动密切联系,而且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中,也是值得提倡的美德。“好意同乘”虽然免费,双方没有签订营运合同,但并不意味着驾驶员可以不对同乘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负责。驾驶员应当依法依规驾驶,尽力保障同乘人的安全,出了事故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符合法理的解释。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对待路上欲搭乘自己车辆的同事、邻居等,总不能上车之前签订个生死状吧。如果出事后对驾驶员判罚过高,超出了人们心理通常可以承受的程度,难免引发争议。

有观点主张,乘坐人是受益人,并且是成年人,能预测到风险,风险应由双方承担,一方最多只能判50%的责任。这个观点还可以讨论,但无论如何,判罚应当考虑社会效果,考虑公序良俗,应当慎之又慎。司法机关应当明确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规定,使判罚既能依法进行,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福建日报) 

——河南·樊树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