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借高铁“逼宫”, 民意也需理性

2015-01-28 10:00:26 赵蔚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一条高铁规划修建后,高铁线路怎么走,站点设在哪,成为很多地方关注与争夺的焦点。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于是出现了许多现象: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小孩住院不去照顾,自己生病顾不上就医,过家门而不入……不少政府官员“舍身拼命”。(1月27日 新华网)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一条路,或是一条航道之于一个地区,其发挥的作用必是不言而喻的。因路而兴的宝鸡、郑州等城市,因路(航道)没落的扬州等城市的经验、教训,时刻加深着人们对于修路的期盼和愿景。当然,在以发展为主基调的当下,外界没有必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评判邵阳群众和当地政府官员“争路”所做的各种努力。

公共政策的出台当是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基础上。沪昆高铁无论是否过境邵阳,相关部门必然要以地质、经济、社会、民意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是那一个因素足以强大到“忽略”其他因素而“一意孤行”的,因此,对于湖南邵阳政府官员、当地群众“想当然”的举动,如果,相关部门不去考量,在这种并非有着正常理性的“民意”驱使下来决定高铁规划,那的确是有一种“拍脑袋”的做法,虽合情,但并不合理。

群众可以失去“理性”,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全。但外界看到的是,在这场“争路运动”的背后,政府官员自己生病顾不上就医,过家门而不入“舍身拼命”,这又是反映了什么呢?还是在某些官员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政绩观”偏差的问题。试想,如果这个工程到最后没有争取到,那岂不是伤心,又伤神!

因此,对于官民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做法,相关部门既要遵循高铁设计的科学合理原则,正确对待政绩观、名利观;又要做好舆论引导,切不可让“非理性”民意左右政府。当然,最后的落脚点更要正视发展瓶颈,积极主动作为,从而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来赢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