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奶农成了最悲情的一群人,白花花的牛奶倒了水沟,或者拿来喂猪、喂小牛,外人看了都要道一声:暴殄天物,可惜可惜!对奶农而言,那份痛心无望恐怕更是别人难以体会的了。 中国奶业怪圈,几年一循环,其中的问题从没有认真解决过,这是新一轮“剩奶”的主要原因,但细细考察,国外低价奶源的强力冲击也可说是今次倒奶悲剧的重要导火索。去年,由于国外奶粉价格只有国内价格的2/3甚至更低,乳企纷纷压缩国内鲜奶的收购,直接导致国内鲜奶价格一跌再跌,奶农挥泪倒奶杀牛。 奶农的悲剧在别的行业也多少有所体现,比如蔗农、棉农等,他们在外国农产品的打压之下,也显得难以招架。更不要提豆农了,我国现在年进口大豆7000多万吨,国内大豆产业早已一败涂地。谁能保证,牛奶业、蔗糖业等不会成为“大豆第二”? 谷物进口的持续增长,更引人警惕。去年前9个月,我国谷物进口量就超过前年全年的进口量,增势凶猛。原因无他,就因为人家便宜,不同种类谷物每吨比国内便宜400元至800元。这对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构成极大压力。 说到底,还是我国农业缺乏竞争力。在一般农产品上,我们没有价格优势;在高端农产品上,我们质量又上不去,即使有高品质的农产品,受国内市场环境、品牌、渠道等影响,也不容易得到认可。人们宁愿花几十倍的价钱也要买日本大米,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当然这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成本飙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压力日益凸显,问题就显得越来越严峻了。应对不好,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部分农业产业被冲得稀里哗啦,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绝不是杞人忧天。 那么怎么办?首先是国家对农业要有强力的支持政策、保护政策。今年一号文件明确说了,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尽管这些年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率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另外,由于WTO协议的限制,我国通过关税、配额等措施保护国内农业的空间也已经不大。 根本的出路还是在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今年一号文件对此做了全面、长远的部署,归纳起来主要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生产、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农业转向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二是从依赖资源投入的生产方式向依靠科技、环境友好的方式转变。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培育新型主体、调整种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治理农业生态、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做持久的努力,才能够见到显著的成效。而面对当前的农业形势,这种努力一点都不敢耽搁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