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培育师德文化 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2015-02-10 19:31:04 王永义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师德建设责任主体,高校要充分认识社会转型背景下完善师德的重要性,要通过培育良好师德文化,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做好当前师德建设工作,重在培育良好师德文化。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着力激发高校教师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第一,要引导教师实现学风和师风相结合。学风偏重考察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和感情,师风偏重考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感情。对于学风而言,好教师首先要成为“智者”,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对于师风而言,好教师要成为“贤者”,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高校教师的魅力在于知识生产力和道德感染力的结合,是学风和师风的统一。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严谨笃学,另一方面要具有道德魅力,注重养成教师人格。

第二,要引导教师实现“经师”和“人师”相结合。大学者,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经师”重在教人如何研究,“人师”重在教人如何做人。对教师而言,成为“人师”应该是首位追求。教师如果不能在品德和人格上来感化学生,不论你的知识如何丰富,文章写得如何周密,都不可能达到陶冶学生品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将重视知识传授与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第三,要引导教师实现“道德批评”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躬身行德的实践者,努力将“道德批评”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实现师德建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事事可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