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让人期待政府更多“硬承诺”
2015-03-05 10:14:1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去年今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向全国人民列出了2014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一年之后,中国政府网以图表的形式,对报告中的一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了盘点——在统计的20项指标中,绝大部分都超额完成。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是全国各地众多部门一年来的行动,所需的决心和努力恐怕都是巨大的,所牵涉关系和利益之复杂也是难以想象的。大家对政府工作“成绩单”点赞,是对政府工作的认可。 中国政府网晒出政府工作“成绩单”,令人想起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在与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在今年全国两会之时,把上一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完成情况晒出来,这种“回头看”本身就是一种坦诚和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给未来的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后的工作目标将具体实际,言出必行,请群众监督。 其实,每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设定很多工作目标,但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原则性表态,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因为缺乏清晰的标准和具体方案,它们难以让人真正感受到其“坚决”和“力度”,政府本身也可能因为这种软性承诺而怠于履行,群众也因其难以判断而无法监督。 因此,政府有清晰衡量标准的“硬承诺”指标很有必要。今年两会前,有媒体盘点“你必须关注2015年两会的十个理由”,其中有一个就是“李克强总理或再发‘硬承诺’”。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也有网友发帖表示,过去两年总理用“硬承诺”带领新一届政府做出了卓有实效的成绩,广大民众都看在眼里,“硬承诺”就是对自己的约束,是对民生的保障,2015年两会,期待总理更多“硬承诺”! 群众对“硬承诺”的期待和关注,也将促进政府科学执政的推进。社会管理不是数学题,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适合用硬指标的方式予以量化,而且即便可以量化的指标,每一项的改善空间也都是有现实规律和节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政府部门不提前进行科学调研和周密分析,拍脑袋随意定下一个工作目标,很有可能因违背客观规律而难以完成,官员必将在群众的瞩目和监督中无地自容。 “硬承诺”不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专利,而是一种执政态度。它代表的是一种制定科学、清晰工作计划的习惯,一种对自我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一种将每一件规划事项落到实处的责任精神。政府部门如能在每一项政府的决策当中,通过不断自我回头看、让群众仔细看,将工作科学、扎实推进,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人民也才能在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当中获得公民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