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去哪里了”问出公众透明焦虑
2015-03-06 17:16: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我想知道,八项规定省下的那么多钱、反腐追回的那么多钱,都去哪里了?”5日下午,政协无党派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提出的疑问,引起在座委员的热议。(3月6日《新快报》) 参政议政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尚且有不少人对某些方面“钱去哪里了”的问题知之甚少,足以映衬现实语境下,广大普通的社会公众,即便有着同样的疑问,恐怕向来只能是“疑问归疑问,糊涂仍糊涂”了。好在当天的分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主动承担起了答疑解惑的任务,才让在座的其他委员们逐渐茅塞顿开。 笔者发现,这条“钱去哪里了”的两会报道传于网络之后,迅速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纷纷叫好:有赞“就该这么问”的,也有称“节省资金和挽回损失不能总是语焉不详”的……事实上,由于相关质询和求证渠道的不够畅通,反而也会增大公众在财政资金公开透明上的“误解”与“误传”。譬如3月6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专门提到,全国一年的三公经费大概是400多亿,有人说3000亿那是胡说。 应该说,针对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会场提出的疑问,林毅夫比较清楚地解释了“反腐钱去哪里了”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机会肯定不是人人都有,而当场有像林毅夫这样的“高参”来解疑释惑,要说就更不可能是一种尽可“复制”之道了。那么,对于坊间大众来说,建立一种适合他们的问询机制和求证管道,这才是促进公开透明的合理期待与要求了。否则的话,真相不易得,又岂会不“谣言满天飞”? 不必讳言,“钱去哪里了”的公众焦虑,实际上是诸多方面和领域“公信力如何强”的热点问题。“钱与权”的问题处理得一清二楚,绝不拖泥带水留下容易腐败操作的空间,社会公众怨言不满就会大大减少;相反,“钱与权”的关联,若总是模糊牵扯、暧昧交集,甚至出于种种自我利益的考量,仍想千方百计地给它蒙上一层不够公开、不够透明的掩饰“面纱”,哪怕再多信誓旦旦的自言自语,也难阻绝浮想联翩的流言蜚语。 |
相关阅读:
- [ 03-03]剑指“三公”让作风不再“任性”
- [ 01-27]“三公”经费为零暗藏什么玄机?
- [ 01-26]福建省机关公开“三公经费”值得点赞
- [ 06-04]隐秘的“残保金”与“安分”的三公经费
- [ 02-19]三公经费绩效评估离不开预算细化
- [ 02-17]“三公经费”绩效评价应由民意主导
- [ 02-12]建廉洁政府就需更多“硬杠杠”
- [ 01-24]“三公”经费降多少该由制度说了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