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问题成为全民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3月7日,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在新闻发布会上,亮出了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承诺。他表示,将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的问题,今年率先将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 多年来,环保执法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长期扮演“小媳妇”角色,腰杆一直挺不起来。因此,许多人力挺环保部门扩权,支持环保部门亮剑,勇于向污染宣战。 环保执法软弱无力,意味着污染治理的溃败,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随着新环保法正式实施,环保部门拥有更加坚固的法律之盾,可以大胆地亮出环保的钢牙利齿。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环评乱象表明,环保要真正硬起来,除了必须敢于向污染亮剑,还必须勇于自我开刀,割断公权力与各种不法利益千丝万缕的关联。将环保部门所属环评机构“脱钩”,根除“红顶中介”现象,就是为了在公权力与市场之间设置一层绝缘体。 环评是环境保护的前置关口,是遏制污染不可缺失的制度屏障。但在现实中,环评领域却是乱象丛生,积重难返。这一方面表现在环评机构管理混乱,存在各种行业弊端。如许多环评机构都存在环评师挂靠问题,造成“有资质的不干活,干活的没资质”等怪象。又如环评机构为追逐盈利而丧失独立、客观原则,存在环评报告给钱就给签字等虚假行为。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环保部门人员利用权力插手、干预环评过程,由此产生“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等现象。 事实表明,环保部门既要挺直腰杆,敢于亮剑,也要依法执法,有权不任性。执法权缺失的环保部门,形同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成为橡皮图章;有权但缺少监督制约,却又可能导致权力失控,因此产生权钱交易等违法乱纪行为。在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环保扩权呼声高涨的当下,既要支持环保部门敢担当、勇作为,也要对权力的运作规律保持清醒认识,杜绝不作为、乱作为,避免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承诺踩空。 从这个角度来讲,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现象,不仅要根除政府权力与环评机构的暧昧关系,还应扩大公众参与,让公众对环评有真正的话语权,对可能存在的滥权和不当牟利行为有监督权。倘若只是让政府部门所属的环评机构“脱钩”,而对公权力缺乏监督,仍有可能发生暗箱操作、贪污腐败等现象。环评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啃的一块硬骨头,在这其中,能否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与约束,实乃决定成败的关键。 时至今日,环境污染问题逼到了每个人的家门口,“重典治乱”已成为公众最强烈的呼声。同时不能忽视,让权力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也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这个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同样不能失守。 |
相关阅读:
- [ 03-06]“环保”成为人大会议“最热词”
- [ 03-04]新环保法的威力被谁打了“折扣”?
- [ 03-04]对环保执法不作为要倒查责任
- [ 02-25]鞭炮声稀议环保
- [ 02-16]环保岂能止步于“不出事”
- [ 01-31]为环保执法强起来“点赞”
- [ 01-18]新环保法实施为何排污依旧
- [ 01-16]最强环保部门才能执行最严环保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