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一新的概念顿时大热。“互联网+”到底是“加”什么?其实,可“加”的范畴极其宽泛,可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譬如,“互联网+交通”产生了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冒出了微众银行,“互联网+政务”展现了智慧城市等等。 人们一直不解的是,靠着强大实力和优势资源在很多领域中称王称霸的国有企业,为何偏偏在互联网行业,却总是很难与民企相抗衡,甚至还要被民企所颠覆,处境甚为尴尬? 国企的短处与不足,其实就是民企的强处和亮点。面对“互联网+”的经济发展势头,现在的一个积极动向是,推进和规范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譬如,下步通信行业通过引入多种经济成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能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重视“互联网+”亟待强化“三加”意识。一是发展观念的加速更新。互联网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以往那种“占山为王”、“筑篱为界”的封闭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也难有创新活力。政府决策和部署“互联网+”的行动计划,首先就得抛开“唯成分论”的思维桎梏,着力倡导“唯服务论”、“唯效益论”的优势整合和资本融合。 二是发展时机的加紧把握。互联网经济的巨大蛋糕,为啥一步步成为了群雄逐起的民企盛宴?其中的缘由之一,就是部分民企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发展初期,牢牢认准并抓住了专注先机,进而锲而不舍地狠下工夫、苦干实干,然后才把先机变为商机,又将商机做成了一骑绝尘的行业巅峰。“互联网+”是互联网经济的拓展与深化,自然更不可缓慢踟蹰、坐失良机。 三是发展资金的加码投入。互联网经济之所以成了“民企巨人”的天下,有位国企老总分析得颇有道理:国企向来看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对于像互联网经济这样需要大量前期投入、甚至是“烧钱铺路”的新经济业态,常常就没有了民企的孤注一掷、敢下血本。而诸多事实屡屡证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在“互联网+”的经济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就更要少些“一城一池”的短视,多点“以小博大”的谋略。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建省迅速制定策略,每年将统筹不少于5亿元的省级互联网经济引导资金,实可谓高瞻远瞩,也值得借鉴。 |
相关阅读:
- [ 03-02]司法互联网思维落脚于服务群众
- [ 02-16]滴滴快的合并的“非互联网解读”
- [ 01-28]防火墙带给中国互联网哪些影响
- [ 01-21]玩好“互联网慈善”先得修炼内功
- [ 01-15]盼互联网银行给农村经营者开道门
- [ 01-14]赵雅芝获力挺,互联网正气上扬
- [ 01-08]慎将互联网“专车”拉入黑名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