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清明期间,江苏南京实施奖励政策,对选择“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态安葬形式的,一次性给予每户1000元奖励。但是一年下来,全市符合生态葬补贴条件的共有261户,只有36户来领取了1000元。究其原因,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分析,大部分人是不好意思拿,怕被亲朋好友说不孝(3月15日《现代快报》)。 在许多地方,由于“入土为安”这种传统的殡葬形式根深蒂固,长期以来,既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又使各类殡葬陋习大行其道。如何更新观念、倡导厚养薄葬?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奖励,积极推行生态葬,就是为移风易俗,破除殡葬陋习、倡导文明殡葬所采取的实际举措之一。 殡葬改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与普通工作不同的是,殡葬改革牵涉传统观念转变,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若脱离群众,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因此,群众参与是殡葬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殡葬设施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准,完善殡葬管理体制,既给生态葬政策奖励,也给生态葬一些缓冲的时间。 随着老龄化社会紧逼,全国年死亡人口将逐年增长,加之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引导和推动文明殡葬已成为必然趋势。推行生态葬,贵在坚持:一方面需要各级各有关门部门坚持不懈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人们摈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推动引导,对好政策应宣传到位,加大投资、奖励、补贴力度,在制度设计上更加人性化,比如家属在办理生态葬时,墓园应主动发放奖励,而不是由家属申请。 |
相关阅读:
- [ 11-13]死不起的“天价殡葬费”缘于“隐性垄断”
- [ 11-04]“买尸火化”背离殡葬改革方向
- [ 10-09]农村殡葬改革考验政府治理智慧
- [ 05-29]殡葬改革应该让活着的老人有安全感
- [ 05-29]安庆殡葬改革的拖延症和跃进症
- [ 05-28]殡葬改革须推进,老人自杀不可有
- [ 05-28]殡葬改革须考虑民俗民情不宜过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