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诚然,“全民阅读”要成为常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广大农村,阅读并未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无暇看书,村民忙于为生活奔波,没有时间看书;二是无需看书,不少村民认为自己干的是体力活,不需要太多知识储备,不用看书也够用;三是不想看书,人心浮躁,吃喝玩乐的心态作祟,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村民(特别是青少年)更热衷于玩电脑游戏,不想看书;四是无书可看,资金短缺导致“农家书屋”图书品种不多、可读性不强、管理不完善、阅读推广不到位等问题突出;五是不会看书,村民缺少有效指导,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书,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阅读。 “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农村仍任重道远。要让“全民阅读”成为常态,必须给村民多闻点“笔墨书香”。 一要资源配套,让村民有书读、读好书。农村图书室要持续稳定发展,经费投入必不可少。针对农村经济薄弱方面的问题,可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逐步增强农村图书室自我发展能力。或以市、县图书馆为依托,有计划地持续输送、更换图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村民阅读的优质图书,如提高种植、养殖等方面技能的书籍,让村民有书可读、读好书。 二要加强引导,让村民会读书、用好书。如开设村民阅读培训班,或借助社会力量(志愿者等)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阅读。同时,加强引导和指导,帮助村民通过读书解决疑难问题,让村民不仅会读书,而且能用好书。 三要加强管理,让村民长期读、坚持读。切实加强图书管理,加强农村图书室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图书不受损坏,并长期为村民服务。多开展一些读书奖评活动,以及对学以致用的人进行表彰或宣传,让村民进一步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从而养成长期坚持读书的习惯,真正实现“全民阅读”。 |
相关阅读:
- [ 03-17]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 [ 03-16]倡导全民阅读指令之外仍需涵养
- [ 03-16]创造更多更好的全民阅读条件
- [ 03-16]民间如何落实全民阅读?
- [ 12-01]“婚后再读”说出了阅读分级制的尴尬
- [ 11-03]阅读,是灵魂的壮游
- [ 09-17]“冰书挑战”呼唤独立阅读
- [ 08-13]“微时代”更需品质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