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相关部门观念的改变,殡葬的定位,必须是公用事业,必须像水、电一样,让人人都消费得起。政府除了推进“经济适用墓”的建设,还应当对商业公墓限价,负责任地搞价格听证;其次是公众的丧葬观念要改。】 清明节快到了,“殡葬”又成热门话题。日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了《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报告说,北京市区居民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8万元,其中公墓消费占整个殡葬消费的87.5%。公墓消费过高,大部分居民直呼难以承受。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国人传统观念中如此重要,在土地资源稀缺、追名逐利风气大盛的当下,自然难免催生殡葬价格的高企。殡葬为什么贵?答案人人耳熟能详:地皮紧张。政府官员都是这么解释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则会在此答案上增加一条解释:行政垄断。 地皮紧张,确是事实,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土地稀缺还直接推动了活人住房的昂贵。但以我所见,土地稀缺作为殡葬昂贵的理由,说服力并不强。另外,殡和葬是两码事,“殡”是对死者表达尊重的一种礼仪,其中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保存等,这些与“资源紧张”并无关联。在舆论呼吁下,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在基本殡葬服务费方面让了利。但是,价格依然很高,比如上述报告提到,北京地区居民的平均殡仪消费为15193元。而居民消费的大头在于“葬”。在北京市区居民中,公墓消费占整个殡葬消费的87.5%,我想这一比例在其他城市应当也大同小异。既然政府可以在“殡”方面让利,为何在“葬”方面却缺乏作为? 其实,只要在观念上略作改变,“死不起”并不是个问题。首先是相关部门观念的改变。殡葬改革喊了多年,之所以难见成效,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是否能真正将之落到实处。殡葬的定位,必须是公用事业,必须像水、电一样,让人人都消费得起。政府除了推进“经济适用墓”的建设,还应当对商业公墓限价,负责任地搞价格听证。同时还要严格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禁止墓地建设超面积、超标准。盘点全国上百万元的墓地,就会发现其特点都是大面积、超豪华。如厦门安乐永久墓园有块墓地,面积达200平方米,售价高达870万元,大概是全国最贵的墓地吧。如果按法律标准来建,这块地至少可以安葬200个逝者,相关部门不是说土地紧张吗?为什么不管管豪华奢侈墓地的扩张? 其次是公众的丧葬观念要改。墓地之所以越卖越贵,“孝子贤孙”们的推动功不可没。便宜的墓地其实比比皆是,比如广州多家墓园开发的壁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经济适用墓”,价格也才1万元左右,最便宜的仅需数百元。至于“生态葬”,各地不仅不要钱,而且还发补贴。但现实中,“经济适用墓”不招人待见。许多人觉得,让先人“住”得太廉价,自己没面子,会被人说成“不孝”。什么时候,“薄养厚葬”转变为“厚养薄葬”的观念,“死不起”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