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国学进教材
2015-03-30 15:58: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今天上午,记者从“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了解到,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至此,课题组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高中国学教材将在各地开展成规模的教材试用工作。(3月30日,法制晚报)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让国学进教材,有利于通过各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从外部推动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其可以带来的有益积极作用。但是,其考察形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毕竟,考查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国学的方式,这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商榷。 同时,我们必须辩证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时代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亟需与时俱进的及时更新。此外,传统文化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鉴于此,在国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慎之又慎,而且还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国学培训,才能让他们对学生施以合理的引导。 弘扬传统文化,让国学进教材只是外因,通过外因作为条件,调动起广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才是更为重要的方面。然而,提高个体国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无疑,国学进教材,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远不是国学进教材这么简单。这不仅需要国学进教材,更需要国学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内部,成为每个人内心文化特质的有机构成。 |
相关阅读:
- [ 03-23]“国学”怎么学
- [ 11-21]儒学商业化泛滥对不起孔子
- [ 11-04]“国学进课堂”关键不是增加比重
- [ 10-10]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要躬耕践行从小做起
- [ 10-10]试想“八年无窃钩”
- [ 09-28]利用新媒体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 [ 09-23]“女德班”不能让“伪学”当道
- [ 09-22]请勿开发“附加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