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存款离奇“失踪”,银行岂能无责

2015-05-20 09:52:00 晏扬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中国新闻网以《河北石家庄一储户300万存款“失踪”,银行称无责任》为题,报道了某储户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华支行300万元存款离奇“失踪”一事。稿件刊发后,几十名工商银行储户向记者反映,他们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南支行的存款也莫名“失踪”,初步统计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其中,石家庄市民王丽在建南支行存款1080万元,现在只剩下124元。(5月19日中国新闻网)

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把钱存在银行是最安全的。但近年来,这种观念一再受到残酷现实的冲击:一是储户的银行卡经常遭到盗刷,二是储户存在银行的钱经常“玩失踪”。前者是犯罪分子所为,后者则往往是银行内部员工所为——当一些银行员工也像犯罪分子一样坑储户的钱,长此以往,谁还敢把钱存在银行?

不可否认,堂堂银行不大可能坑储户的钱,储户存款“玩失踪”,缘于一些银行员工私下里高息揽储。正因如此,一些银行辩称自身无责任,揽储是员工的“个人行为”。银行果然无责吗?被坑的储户只能自认倒霉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其一,这些银行员工虽是私下揽储,但他们利用的是银行员工的身份,否则储户不可能信任他们,更不可能痛痛快快拿出那么多钱。也就是说,在整个过程中,这些工作人员是代表银行履行职务行为,至少在储户眼里是这样。银行自己的员工如此胡作非为,银行岂能无责?

其二,最关键的一点,这些储户并不是在其他什么地方直接把钱交给银行工作人员,而是到银行柜台办理存款业务。银行柜台是银行的象征,在这里办理存款,就是把钱存进了银行,储户与银行的储蓄合同关系已经形成,至于这些钱为何又被银行员工转走,那是银行的事,与储户无关。一些银行员工利用银行柜台从事非法揽储,将银行柜台当成违法犯罪的“道具”,这是他们揽储成功的关键,说明银行的管理存在严重漏洞,银行岂能无责?

其三,通过新闻可以看到,这些储户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设置了取款密码,并且拿到了网银U盾。他们的密码从未外泄,U盾从未丢失,存款却不翼而飞,这种情形与银行卡遭盗刷非常相似。从近年来各地法院对银行卡盗刷案的判决来看,无一例外都判决银行需承担责任,很多时候甚至判决银行赔偿储户的全部损失。参照这些判决,银行岂能无责?

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的各个营业网点,出现如此大面积存款“失踪”问题,想必不是偶然的。银行除了报警、协助警方追回存款,更要疏理、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并给储户一个明确的交代。同时,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存款“失踪”事件,也给广大储户提了一个醒:不要轻易被高息揽储所利诱,即使到银行柜台存款也要多一份警惕,以防被不法的银行“内鬼”所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