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打造“图书馆之城”,提升城市阅读氛围

2015-05-28 15:13:23 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本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条例规划,至2020年,广州每8万人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也就是说,以目前“每80万人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为起点,未来5年广州公共图书馆数量将有极大增长。

作为广州首部涉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打造“图书馆之城”的规划,可谓切合了广州实际。长期以来,广州“千年商都”的形象得以充分展示,众人眼里这是一个很好做生意的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广州也是世界文化名城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的广州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也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味”这一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仅从数量上讲,目前广州公共图书馆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城市,与北上深也有巨大差距,甚至落后于东莞、苏州等兄弟城市,市长陈建华就表示,公共图书馆稀缺严重影响了广州市文化建设事业,与广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并不相适应。从质量上来说,不少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比起学校图书馆,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体验难言满意,个别图书馆的服务还需要提升。

例如,广州一家有名的图书馆,位置便利,环境幽静,藏书丰富,非常适合读书。不过,其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准还有提升空间。如果说图书馆的老式桌椅能增添文化底蕴,那么罢工的多台电脑则完全可以及时修理,完全坏了也应及时更换。也有读者反馈,本来带着昂扬兴致到馆读书,结果发现书架上的书目条码完全打乱,根本找不到要看的书。笔者在该馆时也发现,“坐班”的工作人员偶有离岗,当读者需要提供服务时,往往找不到咨询对象。

不能给市民提供较好的阅读体验,就比较难吸引市民走进图书馆,广州每80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实际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数并不如想象中多,比如某图书馆的在馆阅览室,经常有大片位置空着,反倒是一些不提供借阅服务的民营书店,如太古汇的方所、北京路的联合书店等,因为完善的服务和上佳阅读体验,常常出现“挤爆头”的状况,书虫们把上下楼过道都占满的情形,让人还是对广州的阅读氛围也有了期待。

所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也应在阅读体验上做文章,只有真正吸引了市民进入图书馆,给市民提供了货真价实的阅读服务,才不至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浪费,也能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继续提升城市阅读氛围。

图书馆拥有量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广州要打造“图书馆之城”,图书馆和书目的数量肯定要有保障,快马加鞭提升图书馆藏书的质量十分必要。但更关键的是,建设工作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而应以提升市民阅读体验为目标,设施齐全、管理专业、服务高效,这样的图书馆才对市民有吸引力。市民愿意走进图书馆,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助于引领市民重拾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呢?(唐金凤)

声音

文化活动不可少

图书馆之城,硬件重要,内核更重要。我这里所提到的内核,除了是图书馆的藏书,还有图书馆所开展的文化活动,比如展映、展览、讲座。其实现在广州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算是多元,比如曾经举办过的雅村文化空间就请来很多文化大咖跟市民互动。这些活动未来还应该再多点。(雅婉)

图书馆应该“就在家门口”

“图书馆”缺乏算得上是我“转身”最不习惯的其中一个站点。大学毕业之后,图书馆稀少、距离住所太远、人流太多等原因,只去过一两次广东省图书馆,但我对“图书馆”知识渴望仍没有停止,希望这次图书馆“规划”能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期待。(陈维澈)

易借易还才可推动阅读

在台湾地区,很多台铁站、捷运站都有自动借书还书的机器。借书还书就像买可乐一样简单,家门口走几步就可以借还图书,这样缩短了读者的阅读距离,相信一定会推动市民参与阅读。(王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