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被贷款”,猫腻在哪里?
2015-07-13 15:36: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的很多农民发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背上了贷款且逾期未还,贷款银行是天镇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天镇县信用联社)。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因为担心自己遭遇同样的事情,纷纷到当地人民银行排队查询。(7月13日《京华时报》) 农民排队查询,甚至把当地人行本年度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预约号抢空,查询的盛况如此空前,恐怕还有赖于已经从实的传言和细节:2014年底,当地传出有人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果被信用社告知其名下已有贷款,且逾期未还,已被列入信用黑名单,还面临被追还贷款的境地。此事传出后,不少人到信用社查自己是否也被冒名贷款,结果发现“被贷款”的人还真不少。 既然“被贷款”大有人在,农民们难免担心自己成为其中不幸的一员,在未确认自己未“被贷款”之前,怕只能提心吊胆地挨日子了。更为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人因为听说银行追款时可能会直接划走自己其他银行账号中的钱,直接来个釜底抽薪,不再把钱存银行。失序源自不信任,如果不把“被贷款”的真相亮出来,受伤的恐怕不只是背负贷款的农民们了。 让那些自称“没文化,不会上网”的农民来维护自己的征信记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仍旧有不少理念鸿沟需要逾越。征信记录之于农民,作用何在,价值何在,不少农村人不甚了然,但谁都清楚的是,“被贷款”意味着权利被侵害,需要站出讨说法,谋求改变。不过,剖析当地在事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隐隐约约地藏着不少待解的猫腻。 其一,早在2014年底,“被贷款”事件已经被揭开面纱,在未及早梳理线索、查明真相、寻求解决的路径下,终究在半年以后集聚爆发。银行如今在手忙脚乱之际,应该反思当初是把苗头当作了个例,还是里应外合心里有底?如此高额的款项究竟是如何贷出来的,公众包括农民们需要答案。按照规定,银行贷款有严格的程序,不管是贷前、贷时还是贷后管理,贷款主体应该是最为基本的要素。作为银行,倘若连钱借向何方尚理不清,这贷款该如何收回? 其二,零星的细节疑点重重。一方面,当地信用社大门紧闭,办公电话无人接听。主管部门对信用社主任被免保持缄默,不公开、不表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另外一方面,农民跑断腿找不到申诉的部门,寻不见作主的政府。警方“得靠联社自查”的结论让农民泄气,而50多名农民前来报案的事实却不可回避,众人同案恐怕不该由一个“自查”来搪塞吧? 面对农民,当地政府恐怕该拿出些“真刀实枪”的举措,回应百姓关切,挖一挖事情的根源,倘若一味地闭口不谈、保持缄默,只能是透支公信,得不偿失。而那些掩藏在真相背后的猫腻,也该见见光了,因为农民的权益同样值得珍爱与怜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