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文科状元与复旦签确认书,但最终未被录取。在当事人看来,教育考试院的做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唯一让她感到不满的是,复旦大学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成绩就与自己签下协议,不但让自己与心仪的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还让自己差一点名落孙山。“这也许是一辈子都没法弥补的遗憾。”(7月23日《重庆晚报》) 一声唏嘘过后,静思责任是非,不免让人看清很多事情。每逢高考分数新鲜出炉之时,各所名校都会竞相上演抢优质生源大战,目标往往都是各地高考的状元、榜眼、探花……等学习尖子们。从清华北大互掐到各所名校的各类橄榄枝的抛洒,让考生们本算清晰的报考目标变得模糊,在纠结的取舍中小心地做着选择。新闻中的当事人阳阳,本有着她原定的报考计划,也就是被这一纸“确认书”,冲昏了头脑,被已确认的名校鬼使神差的牵着听从指挥的进行了次赌博似的投档,虽说对于考生而言,高考投档本身也类似赌博一般,有时候不仅靠分数也要靠运气。但阳阳的这次投档,赌输在以为本来有了“确认书”的底牌,才有了险些孤注一掷的勇气,好在不安的心理还是让她留了一条退路。但是这次失误确确实实为她留下的不止是教训,更是遗憾。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如果名校都跟你签了确认书,看来录取就不成问题了。但是,如果细读确认书细则便可以发现,大学早已规避了责任,确认书其实并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它不是“免死金牌”,考生不会因为有了它的确认而不会落选。这种没有实际效力的“确认书”,应该消失了,不然一旦因此误人子弟,作为那些信誓旦旦向考生保证的招生人员,你们心里不会感到深深的自责吗?诚信为先,如此对待抛洒出橄榄枝的考生,又信用何存? 高考投档还是首以分数为先,笔者在此建议考生,选择学校是要甄别各类误导性的“许诺橄榄枝”,除了你自己,没有谁会为你的人生抉择买单。名校确认书并非“免死金牌”,考生投档还需理性认知。 |
相关阅读:
- [ 07-24]“招生确认书”何止误人子弟
- [ 07-24]复旦招生“确认书”,谁对学生负责?
- [ 07-23]“备胎”状元是“灰色招生”的牺牲品
- [ 07-23]强扭“招生”或是利益作祟
- [ 07-15]园长的“随便挑”暴露招生规则太随便
- [ 07-10]莫把“高颜值”作为高校招生的噱头
- [ 07-10]“互黑式”招生骂战不妨多些考生情怀
- [ 07-06]北大清华招生“互掐”引发的思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