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老年农民工为何“近乡情怯”

2015-08-06 07:06:17 张鹏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既然问题出在农村空心,解题思路就应在填实】

项羽有句名言,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千百年来,多少功成名就之士,无论饱学大儒,还是名官显宦,告老还乡、叶落归根是很自然的选择。如今,渐行渐老的第一代农民工,却显得顾虑重重,“近乡情更怯”起来。是什么扰乱了他们的乡思?

家乡生活环境的变化,恐怕是重要原因。

自己回去了,子女不回去。城里打工还是比在家种地划算。壮劳力向城市转移,乡村面临“空心化”窘境。回乡养老,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缺乏收入、生活上缺乏照料、人际交往上缺乏乡情等种种难题。

既然问题出在空心,解题思路就应在填实。

城镇化并不等于农民全部涌向大城市,中小城镇也有发展空间。县域经济甚至乡镇经济发展了,聚集起特色产业,拉动本地就业,支撑起城市生活,公共服务也可以集中提供。这种产业聚集、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在许多地区已经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产业结构升级、城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进行,家门口可以就业,打工不耽误照顾老人,提升了“归乡”的吸引力。

然而,毋庸讳言,家门口培植产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数据上看,各劳动力输出大省近年来有回流迹象,但具体了解,大家的顾虑还不少。一是嫌赚得少,家门口还是比不上深圳上海;二是怕不稳定,家乡新长出来的产业链条还不那么结实,干着干着怕没活了,让人不太放心。

一口不能吃个胖子,让家乡也像打工地点那么繁荣,需要一步步来。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金、政策、资源上的倾斜。多个支点巧妙支撑,内外杠杆共同发力,才能撬动顽石。一段历史时期以来,农村哺育了城市,哺育了工业化;如今,也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另外,农村资源的进一步盘活也应该审慎探索。

城乡均衡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踏实创业、踏实谋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