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助学贷款 请勿拖欠

2015-08-06 15:14:32 柳青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下,众多学子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其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准备借助国家助学贷款来迈入大学校门。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却出现逾期率高、坏账率高现象,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据一家中央媒体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一个银行10年前向当地某高校学生发放了369笔贴息贷款,至今仍有48笔未能归还;西部某省一批助学贷款中竟有高达30%的逾期率,以至于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停止在该省校园地助学贷款业务。

为什么拖着贷款不还呢?有的毕业生离校之后难以联系,有的毕业生无视银行的催收公告和催收函,这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部分大学生缺失诚信。对于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而言,数千元甚至万元左右的还款额应该不是难题。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贷款和生源地贷款两种,相对来说,校园地贷款简便易行。逾期率高、坏账率高使得校园地贷款在萎缩,有需求的学生只好更多地走生源地贷款这条路,生源地贷款手续和流程都比较复杂。不守诚信的大学生不仅自损形象,而且影响了师弟师妹们的入学之路。

解决这一问题,有硬约束和自我约束两项选择。上选应该是自我约束,即讲求信用,遵守约定,此乃常识,也为做人做事的底线。强制的硬约束于大学生群体的声誉及信用记录不利,同时,没必要将小事闹大,那样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