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入学买手机,“自愿办理”就没问题了吗?

2015-08-26 17:37:37 黑白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造成家长误解的短信

近日,中学新生陆续报到、参加军训,有多位惠安的学生家长致电媒体反映,惠安广海中学在发给新生家长的短信上,强制要求新生交490元办理“翼校通”手表手机业务。校方随后回应,这是个别新生班主任在发送短信时用词不当,让家长产生误会;目前学校已重发短信,明确告知此业务是自愿办理,不存在强制性。(8月26日《泉州晚报》)

“入学需买手机”更该质疑“用价不明”

黑白

对于众多学生家长而言,490元不能算是一笔小费用了。所以,站在“将心比心”的角度,中学班主任居然会把“自愿购买”误写成“需要购买”,这样的“用词不当”,确也有些“让人醉了”。然事已至此,且校方也迅速“闻过则改”,说“不当”便姑且信之了;而我却还有一疑,那490元的手机价格,是否做到了透明公开呢?

“用词不当”或可信,“用价不当”别成疑。据校长介绍,该校有近2000名寄宿生,为解决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需求,同时防止学生因携带手机影响学习,学校从去年开始允许通信运营商进入校园,为学生办理腕表式手机业务。这种手机不能上网,只能拨打指定电话号码。听起来,这种举措倒也可行。但由于今年对入学新生的“强卖嫌疑”,人们自然要问:去年群发短信提示时,学校查过班主任写的是“自愿购买”还是“需要购买”呢?

笔者之所以不依不饶地要翻“旧账”,无非也是猜测在“用词不当”之下,有些家长会把购买这种腕表式手机,当作了孩子入学的“必配装备”。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当初的购机价格,是否也是490元?另外,在学生家长出钱购买时,校方或运营商有没有详细公开了这一价格是怎样定出来的呢?以上问题当然疑出有因,笔者网上检索看到,一些低档的腕表式手机,价格不过在200元上下;那么,找来了一家运营商,近500元的出价,“油水”会不会太过丰厚了些?

老师“用词不当”,手机“用价可明”?学生家长未必不存这样的疑虑,但碍于不想当“出头大哥”得罪学校,则就可能心有不甘,却也只好照价付钱。所以,虽然现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责成校方迅速进行整改,消除家长误会,可对那些已经购买了学生专用手机者而言,似乎也应允许退机退款。毕竟,腕表式手机网上随便可买,且种类繁多,真要从公平竞争的角度来操作,又岂能在手机用户“花落谁家”的问题上,只听学校给出的“一家之言”?

“入学需买手机”不应只听“用词不当”,更该质疑“用价不明”。唯有如此,也才能真正打消某些学校动辄滥用“学生资源”,有意无意地热衷为学生拿主意、选商家,且留下种种“暗箱操作”的自肥之嫌。由此及彼地联想开来,诸如此类“乐为”学生代选手机运营商、代办银行信用卡的事情,时下可谓层出不穷、俯拾皆是;那么,有关部门难道没有必要好好过问和细查一下,这当中真的只有“服务之心”而不存“得利之念”么?!

短评:蝇头小利面前学校要多一份清醒和自律

眼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学在即。对于可能涉及的教育收费,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多多下基层走走,严格审核把关;百姓能睁大眼睛,在监督上多多给力。而学校在蝇头小利和良知面前,也要多一份清醒和自律,多为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切身利益考虑,多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智慧。譬如“入学需买手机”这件事本身,如果当初不是越俎代庖,而只是对品牌提出建议,让家长自行购买,还会有置自己于瓜田李下的被动和尴尬吗?(晴川)

相关:校园净土需要剔除商业行为杂草

校园净土需要剔除商业行为杂草

黄齐超

惠安广海中学的“翼校通”手表手机业务是“强制性行为”还是自愿办理?我们没必要深究,恐怕也很难把真相弄个水落石出。不过,班主任发短信要求新生办理“翼校通”手表手机业务,哪怕真的是初衷良善的建议,也难逃公众质疑——学校是一片净土,但凡沾染商业的行为,都会惹瓜田李下之嫌。

校方倡导下的“自愿”,很难呈现学生及家长的本意,多半沦为校方意愿的牺牲品。比如教辅材料的购置,老师说是自愿,但他们拿固定的教辅延伸教学,学生能“自愿”购买其他品牌的教辅书吗?所以,关于教辅材料,有一种自愿叫“定点购买”;再比如自愿购买校服,但若学生自愿不购买,那么,他不仅收获鄙夷的眼光,还将失去诸多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有一种自愿购买校服叫“非穿者不参与集体活动”。诸此种种,学生焉有自愿的底气?学校教师倡导的商业行为,不要再用“自愿”遮羞了。

手表手机的确方便家校联系,也能为孩子备一份安全,但纵然学生购买使用手机手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该成为学校的商业行为,更不能借“自愿”知名强制购买。

商家不可能让班主任教师为自己商品推销白劳动,因此,学校商业行为的背后是斩不断的利益纠葛。但羊毛终究要出在羊身上,商家必然会把消损的利润转移给学生。再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该有浓重的商业气息。纯洁的校园充斥浓重的铜臭,不利于教育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教育本净土,何必惹尘埃?!

基于以上考虑,教育部门必须铲除所有的商业杂草,对校园所有的商业行为喊停,所有面向学生的产品都不能经过学校的途径。商家要想推销、推广自己的产品,必须自己去游说学生家长,用产品的实用性征服学校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们达成购买的共识。若确实是教学必不可少但又容易引发争议的商品,学校才能站在说服的立场上,与家长展开对话,说服家长,并阳光操作。(今日福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