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补课尤存,“花样”假期何在?
2015-09-08 09:47: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我们的假期去哪儿了?”一位广西学生近期给蒙山县委书记留言,反映学校占用假期时间进行补课一事。对此,当地很快对网友的留言进行了澄清和解释,表示校方在放假之初就强调不组织假期补课,学校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开放教室供学生免费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据他们了解,学生去留自便,并不强求。(9月7日人民网) 暑期补课,可以说年年禁年年补,特别是今年暑假前夕,教育部专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划出6条“红线”,堪称史上最严“禁补令”。不过从媒体反馈来看,禁补令或成一把利剑,或成一棵稻草人,可谓执行深浅不一,禁令成效有别。但严厉的禁令之下,一方面给有偿补课树立了胆寒的红线,另一方面也在规范着假期培训补课市场,只不过在未从根底治愈的补课市场里,补课这一行为或转入隐蔽的地下,或变着花样换新装,依然在或明或暗的社会空间里生长。 补课有市场,源自旺盛的补课需求,虽说教师有偿补课在渐渐收敛,回归教学本位,但尴尬的现实是,一边是学生家长主动要求补课,一边是学生本人被动补课,一边是家长的“用心良苦”,一边是学生的“痛心疾首”。矛盾还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地方补课甚至成为了无奈选择和“刚性需求”,家长外出打工,苦于没时间照顾孩子,假期补课显然成为了上上策,而学生追求上进,利用假期补习巩固也并非不是一个理由。但在这样的“刚需”之下,学校是不是就该敞开假期的校门开课补习,恐怕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最为值得警惕的是更为普遍的补课市场 “弹性需求”,即在现行择校考试,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体制下,补课的目的无非两种,要么是期冀不输在起跑线,要么是希望赢在考试的终点线。于此而言,签自愿书、写保证书之类的翻手段才会层出不穷,而更换补课地点、事先达成补课共识更是成了“皇帝的新衣”。而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补课花招表面上看是为了逃避监管打击,而深层次来解析的话,一方面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仍旧并行不悖,在分数与考试的指挥棒下,补课不过成为了提高成功率的砝码,为学业来个锦上添花。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师、家长尚未更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学生的教育与成长仍旧是“包办式”的。言外之意,学生对于补课与否并无选择与决定权,也便造成了家长期望学生反感的两难境地。 因此,面对“花式”补课,一堵了之倒不如来个疏堵结合。禁补是个大方向,但推动前进的力度的大小决定着靠近目标的远近,即便是堵住了假期补课也只能说是成就了“不补课”的稳固状态,但距离“花样”假期仍遥不可及,更何况补课并非一堵就停。疏导的含义在于,逐步将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由学生,而返还权利有赖于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进步。这样,才能避免假期成为第三学期,让假期重新成为孩子的期待,而不是畏惧。当然,教育的返璞归真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合力,既不降低教育水平,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可以说这才是教育需要关注的老旧难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