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济宁的王天宇和黄桂桃俩口子都是江北工业区宝成机械的员工。“2010年底厂里推出了‘饮水思源、温暖感恩’的慈孝基金,凡在厂工作满18个月的员工,如果愿意寄钱供养没有社保的老家父母,厂里不但帮着汇款寄钱,还会给他添上一份钱。”王天宇说,之前他也寄钱回家,但时间和金额并不固定。厂里推出这项计划后,定期孝敬父母就成了他每月必做的功课。(9月14日钱江晚报) “懂得孝顺父母的员工,才会是好员工。”这是多少企业达成的共识。但殊不知,一些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克扣和拖欠员工工资,搞得那些“懂得孝顺父母的好员工”无法尽孝。比如那位讨要工钱为父母治病,竟遭遇老板“喝一杯20块钱”戏弄的农民工兄弟。 想想,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容纳农民工就业的私营企业,工资要么久拖不发,要么少得让工人吃完这顿没有下顿,搞得农民工兄弟常常囊中羞涩。此种窘境下叫他们如何孝顺父母?及时心有余也力不足,只好悻悻作罢。 因此,能大方到如浙江宁波这家为员工发放“慈善工资”的企业,至少在目前来说并不多见。事实上,该企业的成长档案足以说明,为员工发“慈善工资”也是在花小钱办大事。 对一个企业来说,每月在慈孝工资上支出8000元,数额并不大,可视为花小钱。可就是这笔“小钱”,一来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来在企业内部刮起了最炫“感恩风”,培养了一大批懂得“饮水思源、温暖感恩”的好员工;三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的流动率,有效避免“用工荒”的困扰。劳动力成本在降低,企业效益在提升,企业员工流动率几乎为零,这些收获看似意外,其实是必然,因为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就会势如破竹,锐不可当。道理最简单不过,既然企业的关怀触角已延伸到员工的家人,员工呢?当然视企业为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唱响感恩奉献之歌。 由此看来,为员工发“慈善工资”利社会、利企业、利员工,值得大面积推而广之。作为企业来说,要有这样的认识:既然能花小钱办成“利社会、利企业、利员工”的大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
相关阅读:
- [ 09-15]慈善监管不容“不作为”
- [ 09-07]“星光专项基金”夭折 做慈善不能一味求快
- [ 08-31]涉童类慈善,应严禁单独接触受捐儿童
- [ 08-28]“达人”曝丑闻拷问民间慈善成色
- [ 08-28]助学陷阱折射慈善供给不足
- [ 08-20]慈善应以内心认同为前提
- [ 08-20]“蝙蝠侠”诠释的民间慈善超越疆界
- [ 08-18]健康慈善,岂能靠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