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破除偏见,搭建成才“立交桥”

2015-10-22 08:57:33 叶日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最近,与几位企业老板聊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都明白要加快“转型升级”,但却苦于“设备易得,技工难求”“一将易求,千军难得”。即便开出高薪,也招不到或招不足十分满意的技工。

问题出在哪儿?表面看,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根子上,却出在社会偏见与时代趋势的矛盾上。还记得,北大学子退学读技校的新闻一出,惋惜声一片;又或有职校生考上北大清华,点赞声一片。这背后,流露出的是对职校的一种潜意识歧视。

这是一种偏见。从企业的实践来看,“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注定没有市场,因为企业专注实用、讲究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制造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需要的是管理、技术与技能的结构优化而不是某种能力的畸形独大。管理者、工程师、科研人员,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技工、缺乏技能,再好的管理也化不成高质量的产品,再好的设计与技术也达不到完美的展现。国人买车偏爱进口原装而不是国内组装,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技能差别。

一家企业,一个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需要不同类型的能力。君不见,李万君、高凤林等大国工匠们不仅拿着高薪,还在各自企业里也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发明和国家级工作室。可以说,只要干出个样来,当工人一样受尊重、不差钱。

从国家的发展来看,简单的、低水平重复的制造水平,绝对成就不了制造强国。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可以买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移植,但一支有知识、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只有依靠本土来培养。有句话说得好,“倏变于道,殊途同归”,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国家应不断扭转社会偏见,使得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还应通过政策推动,将“有才无类”的理念传导至教育培养上,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如果这么多人都能满足企业对中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都能符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将凝聚起多么大的制造势能!当然,这需要把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办好做大,面向全民,贯穿终身。只有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每个人才可能人生出彩。而当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时,企业的强大梦想、制造强国的梦想,也就因此有了更多助力。

(作者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