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争抢“琅琊”,乱改地名何时休?
2015-11-13 15:32: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不仅引起了观众对于剧中男演员颜值、服饰、剧情的热烈讨论,还引起了江苏、山东、安徽多地争抢“琅琊”之名。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在网络上流传的“琅琊阁”换匾图片中,琅琊阁三个右起大字,落款竟还写了“苏轼”。而“会峰阁”的匾额则被倒放在墙角,匾额上的漆已经出现了大条的裂痕。(11月13日中国新闻网) 《琅琊榜》的热播余温还未散尽,江苏、山东、安徽三地便纷纷站出来“认祖归宗”,场面十分热闹。安徽滁州“琅琊阁”的落款竟还写上了“苏轼”的大名,如此“穿越”简直让人啼笑皆非。这些地方恐怕忘记了,该剧本来就是由虚构的小说改编,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本无从考证,“本故事纯属虚构”不是摆设。根据一部热播的虚构电视剧就“任性”地修改地名,把原本的悠久历史文化抛诸脑后,三地政府的这种行为实在可笑。近年来,个别地区政府借名人、名著、热播剧畅销小说等乱改地名的现象已不是新鲜事,云南中甸改名“香格里拉”,还有张家界景区南天一柱为电影《阿凡达》改名“哈利路亚山”等等。地方改名乱象丛生,无不引发人们深思。 地方政府借热播剧之名吸引公众注意,为提升当地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做法确实不妥,总归是浮躁的政绩观在作祟。殊不知,热播剧总有一天会被人们遗忘,名字被改动的同时,也割断了与真实存在的历史文化的承载和联系。一味追逐经济利益和政绩而抛弃了文化的精髓和本质,显然也是令世人所不齿的。毕竟“琅琊”归属何地无从考证,不是谁争得快就是谁的,也不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筹码。添一时政绩,毁的却是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说到底,政府为发展旅游经济争抢乱改地名,还是因为文化的枯竭满足不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千年的中华文化,需要人们认识和探寻的“根”还有很多。如此“改名”之风盛行,揭露了政府行政乱作为的“任性”。政府要做的不是在表面上改改名字,而是从根本上发掘本地区的文化精髓。要充分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做好全面搜集和整理,用精彩的历史文化吸引世人的目光,只有如此才能打响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才是提升本地区旅游经济的根本举措。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