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江南水乡,浙江省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新要求,大力实施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内容的“五水共治”,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认清治水任务,确立科学治水新理念。一个时期以来,温州面临水污染严重、水灾害频繁、水资源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治水兴水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治水兴水科学思想为指导,牢固确立科学治水理念,切实增强科学治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确立治水历史观。治水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工作,温州自古就有不少兴水利、除水患,造福百姓的先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温州要争当治水排头兵。二是确立治水发展观。治水事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水优势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把治水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三是确立治水政绩观。将治水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要求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推进治水工作,努力创造发展的水优势。四是确立治水群众观。水环境治理关乎民生和社会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切实让群众从河清水净中感受到幸福。五是确立治水系统观。治水是系统工程,要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积小胜为大胜。 实行系统治理,构建全域治水新格局。围绕全域治水,统筹产业转型、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实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策并举,以系统治理打造美丽水乡。首先,明确治水目标。以“治污控源、截污纳管,引水入城、清淤疏浚,建库保源、筑坝蓄淡,活水入园、人水和谐”为抓手,加快修复水生态、提升水功能、强化水管理、弘扬水文化,让水乡“湖库相连、江河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林水相映、人水相亲”。其次,制定治水规划。制定“五水共治”实施意见、2013—2020年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实施污染源治理、防洪保安、河网综合整治、水乡文化提升等“七大治水工程”,规划140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近远期重大项目,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长效治水的战略定力。再次,创新治水途径。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统筹解决“水脏、水涝、水少”问题。实行“水岸同治”,以治污为先导,做到水上与岸上一起谋划、一起治理。实行“互联网 治水”,打造“智慧水乡”信息平台,做到城镇污水处理实时监控、河道日常保洁全域覆盖,防洪保安常态精细管理。最后,整合治水力量。市县两级成立“五水共治”领导小组、业务工作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治水统筹、协调、指导和督考工作,有效破解“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体制机制制约,形成条块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坚持“两手发力”,开创全民治水新局面。在强化政府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温州“民资、民力、民办、民营、民享”的优势,使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发力,形成全民治水的生动局面。一是发动全民捐资。近两年,温州商会、企业家和干部群众积极为治水捐资,累计捐赠6.9亿元。二是引导民企参与。督促企业主动承担厂区周边河道整治任务,认领垃圾河、黑臭河治理,加强环保自律。推动政企协作,借助企业资本和技术,实现治水与产业项目开发互利共赢。三是借助民间力量。发挥群团组织、民间组织、村级组织的作用,组建各类公益环保小组、治水护水志愿服务队和专业技术服务团,发动各行各业为科学治水献策出力。四是强化市民监督。成立市民监督团,创设“电视问政”“新政聚焦”等监督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及时曝光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推进制度创新,形成长效治水新机制。建立健全治水工作机制,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有效举措,促进治水任务落实,确保治水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治水责任清单,实行“一项工程、一名领导、一批责任单位、一抓到底”。建立干部约谈机制,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创新河长公示机制。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媒体记者定期开展联合督查,公开通报督查结果,把治水评判权交给群众。三是建立创先争优机制。把治水列为各地各部门重要考核内容,确定一批重点在建项目和前期项目,开展年度“立功竞赛”活动,以典型示范带动工作。四是强化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投入、银行贷款、民间投资相结合,分级、分期、分类、多元筹集资金,统筹做好项目建设资金平衡工作。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