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职校学生沦为廉价“操作工”
2015-12-22 11:38: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珠三角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专、技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中又以民办职业学校的为多。据了解,这些学生从事的工作内容以及作息方式都与生产线上其他的普通工人一样,完全是生产线上正常的一员。(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中专、技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十五六岁的青年,他们没有挤进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没有弃学,却走进职业教育的校园,无非对教育还抱一丝希望,希望多学一些东西,为进入社会多做一些准备。然而,进入职业学校,并不一定能学到知识,一些职业学校变相成为人力资源聚敛地,打着教育的幌子,招收大批的学生,结果多数时间都是去工厂“实习”。 实习并无不妥之处。当下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一旦离开学校,学生就成为被社会遗弃的无用人。理论知识没有与实践知识的结合,造成许多教育问题。笔者曾记得进入公司之前老同仁给我们的评价 :高才低能——学习十几年,做不了普通工人的活。此虽是笔者个人经历,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才低能”是很普遍的现象,工作看着不复杂,但学生就做不了。 有鉴于此,笔者支持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值得注意,职业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职业学校即是学习技能的地方,而实习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若职业学校能够与一些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让学生去实际岗位上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也是学生之幸事。 出乎意料,职业学校没有成为人才的输送基地,反而成为中介,学生成为某些老师攫取钱财的人力资源。为工厂输送一名学生能收一万元,真的让人切齿。然而这还不是某所职业学校的个例,在许多职业学校中都很常见。据报导显示,在“用工荒”的珠三角,多数工厂的人才补给都依赖他们。当职业教育变成中介所,当他们在学习力最旺盛的年龄做简单的操作工,谁来托起中国新时代的发展? 关于职业教育定位,近年来一直推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规划,当职业教育变成鸡肋,又如何实现同步?规范职业教育环境迫在眉捷。相关部门必须对职业教育的环境进行一次深入彻查,一方面是对学校的彻查,另一方面是对涉事企业的规范,既要管住源头,又要追查涉事者。只有严格规范校园实习,方能确保职业教育有序地发展,而不是让学生成为“操作工”,让青年一代对教育失去希望,对未来失去希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