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教师猝死,给社会留下更多的应是全面、理性、深刻的反思,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强词夺理式的指责。如反思应急救护教育,一是意识要到位,一是技能要到位。】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近日一位教师的猝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起因是一篇文章——《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仅看题目,一般人都会气愤。然而,据新华社记者反复核实,基本事实是:1月14日,泰兴济川中学一名吴姓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当时没有明显动静。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喊来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一边打120并尽快送往医院。 一位风华正茂的教师过早凋零,令人惋惜。悲剧以这种方式呈现,确实很意外,加上一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毫不客气地吐槽女儿“麻木”,引发社会舆论极大关注,一些人在没弄清真相只凭一面之词就将矛头指向考试的学生,这是不应该的。以结果倒推过程,过程难免有值得深思之处,但要指考试学生“冷血无知”,不是事实,更不公允。 尽管事件突发,属于偶然,考试学生、学校也都尽力了,但也不妨我们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譬如考试文化、应急救护等。与学生在考试中心无旁骛、不太在意外界情况足以并论的是,对自己病情估计不足的监考教师本身也未必愿意因个人病情惊动考试中的孩子,这恐怕也是她自始至终没有发出太大动静的原因。高度制度化、仪式化的考试,已演化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学生如此,教师、学校、家长、社会亦如此。参加考试就要遵守考场规则,安安静静地考试,不要乱看乱动,否则就有作弊之嫌,有可能受到监考老师的善意提醒。因此,哪怕试室有些微异响,只要不影响到考试,学生也未必会分神去留意。 退一步说,就算有学生发现监考老师情况异常,学生也未必知道这种信号意味着什么,也不会往严重的方向想;再进一步,即使知道这是某种重大疾病发出的危险信号,学生又该怎么办?假如同类事件发生在其他地方学校,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吗?恐怕不会。一方面,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环境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意识;另一方面,多数从课堂到课堂、从学校到学校、从数理化到文史哲的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看之不多,缺乏基本救护技能,到了危急关头,难以从容面对。别说初中生,就算成年人,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紧急情况,我们能够帮病人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术吗?资料显示,我国每天有7000人左右死于心脏病,其中有70%的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于家中或现场。 应急救护,一是意识到位,一是技能到位。悲天悯人、敬重生命是一种生命意识,需要后天习得、社会形塑,家庭教育至为关键,学校教育难以替代。家长在微信朋友圈里抱怨孩子“麻木”,扪心自问,你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尽责了吗?救人意识是前提,救人技术是基础,否则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在这方面,学校教育则要比家庭教育责任更大。随着社会对应急救护认识的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也开始进入校园,纵观时下实践,多半处于自发的、零散的状态,不外乎请相关人士发发资料、讲讲课程、做做演示,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效率欠奉。就这点知识,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紧急情况。出乎系统化要求,一是应急救护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高中、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二是完善教材与师资供给,而不是把应急救护当作一般性课余活动;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向专业人士“借脑”,以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 监考教师猝死,给社会留下更多的应是全面、理性、深刻的反思,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强词夺理式的指责。 |
相关阅读:
- [ 01-19]“监考猝死”是让朋友圈愤怒的廉价题材
- [ 06-09]高考监考小记:监考四微变,高考更公平
- [ 06-11]高考生打监考素质先打零分
- [ 06-05]高考监考可有更多人性化服务
- [ 01-17]监考老师:五校联考的考试方式需要改进
- [ 08-07]小学生当监考官
- [ 07-31]“孩子监考”照出的世象虚假
- [ 07-31]小学生监考公检法考试背后的隐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