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留住乡愁”工程让人期待

2016-01-22 10:32:14 钱夙伟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20日,厦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会上,保护文化、留住乡愁成为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有政协委员建议,眼下厦门岛外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厦门可实施“留住乡愁”工程,着重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月21日《海峡导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对古村落的消失忧心忡忡,“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十年就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照这样算,全国平均每天就消失了两百多个古村落,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厦门显然也没能“独善其身”。

包括最近几年的农村城镇化,古村落的消失已相当普遍。随着许多纯朴原始的原生态景观乃至原有风貌不复存在,所谓新农村之“新”,其实不过是许多城市人已经想要“逃”出去的水泥丛林。

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被抹去,一些乡村因此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独有魅力。乡愁无处安放,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更面临从此切断的危险。具体到厦门来说,闽南文化受到的损害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住建部相关官员表示,“在阳台上养鸭子,这不是我们要的城镇化。”确实,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村庄一律拆除,建成一个个住宅小区。这样的城市化生活,也未必是村民所愿。于他们,不仅长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因此改变,许多的风俗人情难以保留,千百年来的乡村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产生负面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这样的“新农村”,连是否“宜居”都很难说。

传统村落是乡愁的载体,也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文化,无论于先人还是后人,都是生活于当下的我们的一份责任。专家认为,保护传统村落的方向是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唯发展经济。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厦门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当现在厦门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和萎缩的时候,“留住乡愁”工程尤其让人期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