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的天价鱼事件教训了多少发声人?
2016-02-17 09:28: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据常州电视台官方微信号“壹传播”2月16日报道,哈尔滨 “天价鱼”事件持续发酵,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原本只是因为一个缺斤短两的事儿,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无限放大。当媒体在热炒这起事件的时候,作为发帖人陈先生却选择了关机,并删除了相关的微博。(2月16日 常州电视台公众号) 天价鱼事件经过几番“论战”,从对涉事餐馆的语言攻击,再到对陈先生的人身攻击和围堵,这一系列翻转,作为当事人,陈先生遭遇着过山车式的待遇,而在舆论纷扰中,陈先生,以及几乎同时遭遇相似遭遇的王小姐,以及其他在外出旅游时所遭遇的“天价X”,似乎都没有得到解决。舆论翻转几何,对于事件的解决,又有多少助益,还真的需要多思量。 本来是一起普通的就餐商业纠纷,先是双方因纠纷引发较大冲突,在警方的调解下,也有了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然而,当陈先生发出微博,哈尔滨方面做出调查说“商家提供明码标价,不存在欺诈”,进而进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舆论漩涡中。不过,每一次的翻转,陈先生或者说,更为普通的消费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起码来说,有人认为,明码标价与欺诈是两个概念。客观上,也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差距。因此,哈尔滨当地匆匆调查之后就给出了一个对自己一方有利的官方背书,显然在后续的舆论大战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陈先生后来又索性删除了相关微博,让公众进而产生了误解,这也加剧了公众开始倒向商家一方,由于舆论战开始翻转。公众就在这样不对称的舆论轰炸中,发出着很廉价的声讨,甚至有的真的让人有些瞧不起。 是的,当有了纠纷,当只听一方所言,或者说,当事实真相尚不清楚的情况下,虽然矛盾纠纷很具有舆论热点性,公众的这种话语参与热情真的有必要把握把握方向,还要刹刹车,不做“人来风”式的舆论漩涡的推手。 这种要求的提出,其实对公众来说,无疑是有些苛刻。但公众确实应该对于一些热点事件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和理性的认知体系,既不信谣言,也不造“事实不清”的评论之势。这一点,对于任何事件的解决,都将是有益的。 除了公众的理性有序参与外,更重要的是,官方的发声,也要及时,更要客观,不能偏袒,也不偏信,关键还是要做到公正无私。官方的调查,不能为了一己利益,而为本地商家不法行为背书,也不能因为息事宁人而“错惩”商家,还是要拿证件,拿法条说话。 近些年来,不管是海南旅游天价宰客事件,还是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以及这次的天价鳇鱼事件等,都裹胁着冲突双方,裹胁着公众,裹胁着地域性的偏见在里头。一旦不理性的火苗点燃,就缺少了主动灭火的灭火剂和意愿。希望天价鱼事件,再次唤醒人们消费维权的意识,提升公众维权的水平。还要提升管理部门行政权力的合法运用,最重要的是,涉事双方,公众,以及管理部门,都能理性发声,不当“疯子的吼叫”,否则,受伤的,真的不止是涉事双方,还有社会间的彼此信任,舆论生态的建构和商业市场的生态。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