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脏烟灰缸”奖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2016-05-19 11:31:19 施 经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5月17日,中国控烟协会发布2015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电影《老炮儿》获得“脏烟灰缸”奖。

《老炮儿》获此奖项并不意外。去年,电影甫一上映,便遭到北京控烟协会的抗议,要求电影制片方向北京市民道歉,并在影片前加播“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字幕。北京控烟协会的激烈反应事出有因:总共137分钟的电影共出现烟草镜头102个,平均1.3分钟出现一次;烟草镜头时长521秒,占片长总时间的6.3%。

不过,有种观点认为,影视作品的首要目的不是引导、规范观众的生活习惯,而是如实再现生活。作为《老炮儿》出品方的华谊兄弟负责人即持此论,认为“电影本身还原的是市井生活,市井生活中抽烟是一个比较常态的生活状态”。尽管电影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机械复制和模仿,在对纷繁复杂的经验进行艺术加工时,特定的价值观便融入其中,因此,影视作品在提升观众感官享受的同时,也于潜移默化中传播一定的价值观。好作品常常能掀起“潮流”,也就是引发“示范效应”。电影主要人物的言行表现,极易影响观众。像《老炮儿》里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六爷由始至终是“正面人物”,观众对其各种生活习惯无疑会观察细微,比如“吸烟”,观众很可能因为肯定六爷的人格魅力而认同其吸烟习惯。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国控烟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许桂华通过调查得出结论:“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有烟镜头电影后学会抽烟的,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正由于影视作品的示范效果十分明显,广电总局才于2011年2月发布《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

一纸《通知》毕竟缺乏有效的强制力,在许多情况下,为满足“艺术需要”,某些吸烟镜头“不可或缺”,烟草及其衍生物常常带有朦胧的象征意味。法国作家加缪曾调侃:“只有烟斗才让我体验到存在的快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吸烟成为表现“思考”“焦虑”“孤独”“挣扎”等精神状态的符号。《老炮儿》中的六爷之所以烟不离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片人要凸显其精神上的孤独:儿子不理解他,老朋友虽无条件支持自己却同样无法洞察其内心。最后,为了坚守“规矩”,他在冰面上手握大刀,“刀”象征他最终走出精神困境,结束了“挣扎”,所以“刀”取代了“烟”。可是,话又说回来,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应该尝试多角度进行刻画,每隔1.3分钟出现一次的吸烟场景,虽能提醒观众时时关注人物精神变化,但每一回关注,如果对人物的性格挖掘并未随之深入,观众便会感到腻烦。所以,不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揣测“脏烟灰缸”奖,而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善意的批评,将更有利于制片人思考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构思故事情节,以免落入俗套。

每年“脏烟灰缸”奖虽然“名花有主”却无人前来认领,因为获奖者无一例外地将其视为戏谑和侮辱。其实,“获奖者”不妨放下架子,多思考其正面意义,不仅能够净化影视文化空间,还能启发今后的创作。希望今年的奖杯不再“无家可归”。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