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固然重要,路线图更不可少,否则就可能永远停留在文件上。追溯大班额的前世今生,不外乎两种成因:一是教育资源短缺;二是家长追捧优质资源。】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若没有亲身体验,你绝对想象不到60多人甚至80多人同在一间教室听课是什么感觉。别说开展小班化的交互式、探究式教学,有些老师恐怕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全。谁都知道大班额、超大班额必须改变,但改起来并不容易。 就文件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同一年教育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也有相关描述。若干年过去了,大班额仍未根除,需要再次强调,制定时间表。 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固然重要,路线图更不可少,否则就可能永远停留在文件上。追溯大班额的前世今生,不外乎两种成因:一是教育资源短缺。随着城镇化发展提速,城镇的大饼越摊越大,教育资源跟不上。同时,大量随迁子女涌入城镇,城镇教育资源出现“僧多粥少”,大班额成为一种暂行方案。二是家长追捧优质资源。长期存在的“重点校”模式,导致择校热,不少家长舍近求远,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重点校”,宁愿让孩子忍受大班额的逼仄,也要沾沾优质教育资源的光。 上述两种情况说到底都是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但解决路径并不一样。用钱能够解决的事,问题小一些。只要政府加大投入,扩大城镇教育资源总量,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认真解决学位紧缺问题,大班额问题就能有效缓解。问题关键在于,政府投入要有约束的硬杠杠,不能想投就投,不想投就当作没这回事。应该把消除大班额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一票否决”机制,敦促地方政府重视。 相对而言,均衡优质教育要难得多,因为这不单用钱能解决,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既要增量改革,亦须存量改革。譬如,优质师资问题。增加教师编制、扩充人力资源,创造条件让更多教师成为名师,是为增量;打破优质教资属地限制,鼓励优秀教师校际间流动,为薄弱学校改造注入活力,是为存量。又如,“大学区”管理。在“大学区”内实现设施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共享,把优秀教育资源辐射到其他学校,带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再如,在入学、招生环节的均衡。通过划片区就近入学,或录取环节,实现生源平均分配,减少择校现象。 当上述两步,都逐步走到位,大班额问题才可能真正解决。 |
相关阅读:
- [ 12-08]大班额不变,大学课堂吸引力难提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