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7月13日新华社) 34亿的规划人口,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失真”和“贪大”。其原因,或许与城市的定位不准有关,但在现阶段,城市规划“臃肿”现象的出现,其根源仍在于规划本身严肃性的缺乏和规划权的分配失当。 这一点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份不切实际的城市规划的出台,其背后都存在着绕开程序的问题。 与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规划人口”对应的是,近年来各地的“空城”现象愈发多见,这是不切实际的城市规划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而规划的衔接不畅和严肃性不足,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规划的非理性。当然,城市主政者对城市的规划人口、面积有贪大的喜好,也仍是由于一种粗放的发展理念在作祟。 应该说,城市规划贪大的风气的流行,还不止由于规划权的约束不足,而是与整个城市的权力运行有关。毕竟,一些地方政府动辄“造城”,发展冲动是其一,更反映出其配置资源的能力确实很强大,所以对城市远期发展抱以盲目乐观就不足为奇。这一方面激发了政府不切实际的“造城”冲动,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市场力量对于城镇化的推动,而导致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远远超出城市发展能力的“城市规划”,小则使得规划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毫无权威可言,大则是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发展的泡沫,导致浪费与经济风险。对于这种很明显的规划冲动,首先还得在规划权的制衡上下功夫。常识是,越是受到约束的权力,其“乱来”的几率就越小。 |
相关阅读:
- [ 07-15]戳破“34亿人口”新城规划的泡沫
- [ 07-14]“文保区”明目张胆的违建,何不早日拆除
- [ 06-02]大学校园不妨多些包容和雅量
- [ 04-28]如何让“机器人中国”前程远大
- [ 03-21]持续改革助力“十三五”规划落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