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无人机数量超过2万架,一半以上没有拿到无人机驾照,处于“黑飞”状态。无人机引起的安全问题引人关注,如何驯服“黑飞”无人机,建立怎样的秩序管控,成为相关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随着无人机的功能逐步多样化,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以及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无人机市场确实呈现井喷式发展。上万架“黑飞”无人机,听起来有些可怕,不过需要理性看待的是,“黑飞”的无人机未必一定就是麻烦制造者,也可能是法规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假如用繁琐落后的规章要求越来越普及的无人机,就难免削足适履,不能起到良性的监管效果。 对于一个处于发展期的新行业,监管要及时关注可能引发的问题,并拿出应对方案,如果太过僵化,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阻碍行业的发展。无人机应用广泛,在很多领域可以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不仅航拍、快递等民用领域,一些政府部门的监管,也开始使用无人机。 在这些能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无人机的使用逐渐频繁,但按照现有规定,每次飞行之前都要申报,这显然不具备很强的操作性,也是很多无人机“黑飞”的重要原因。所以,面对“黑飞”现象,不能简单强制无人机按滞后的法规去申报执行,而是需要通过调整法规、通过创新的技术,以实现更科学的监管,保证行业的良性发展。 无人机虽然造福很多领域,但也确实会带来一些新麻烦。因为其飞行区域不明确,可能导致侵犯隐私、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另外,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无人机还可能带来不同的问题。比如靠近机场、军事保密区或者人口稠密区等,无人机的活动范围显然要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之前北京就有要求,六环内禁止无人机飞行,这样的地方标准只能由具体城市因地制宜。 由此可见,对于无人机的监管,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跟踪行业动态,对于共性的问题,拿出全国性的法规,同时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行业协会或者地方监管。在这些过程中,当然也要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多一些“无人”思维,比如报道中提到的“电子围栏”“无人机云”等,让无人机可以自动识别禁飞区,同时保证无人机的大数据都能在相关部门的掌握下,如此才可以保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监管全覆盖。变事先管控为事后追责,既不影响行业发展,又尽可能避免野蛮生长,这才是最理想的监管。(敬一山 媒体评论员) |
相关阅读:
- [ 12-07]泉州用无人机监测城市 获2016福建省级科技奖
- [ 11-26]福建工程学院成立福建无人机创新研发中心
- [ 11-19]无人机“逮”住仓山单层最高违建 昨日已被拆除
- [ 11-04]无人机“飞手”高空找“钱景” 旺季可月入万元
- [ 11-01]摄影师用无人机航拍绝美海岸风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